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奥运精神指的是什么,什么是企业伦理道德

奥运精神指的是什么,什么是企业伦理道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14:13:5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当然,在该时期由于人类思想的进步与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本身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以及从劳工视角出发,去争取更多的雇员权力。在1817年8月,还是那个被誉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的罗伯特·欧文,第一次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的问题,并把它作为“理想社会”的重要制度。三、现代管理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等重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托拉斯等企业集团形式也陆续在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出现,企业管理模式愈趋于复杂和多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我们可以把企业管理发展阶段定义为现代管理阶段。在现代管理阶段,以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的著名的霍桑试验为基础,开创性地探索了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人群关系,并系统研究了作为“社会人”的员工及其社会需要的满足问题。学者开始心照不宣地基于企业员工的视角出发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著名的企业管理理论,比如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创立的X一Y理论等等。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政府和劳工组织也逐步开始意识到争取员工休息时间保障的必要性:1933年,刚从大萧条中走出来的美国在时任总统罗斯福的决议下率先提出将全国标准工作时间控制在每周40小时;紧接着2年后,国际劳工组织在1935年出台了47号公约规定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每周不能超过40小时,标志着沿用至今的每周40小时工作制成为了一项国际惯习。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已经逐步实现了五天40小时的工作制。然而,我国正式启用五天工作制相对较晚,是从1995年5月1日起才开始实行的,施行至今也仅仅走过了不到三十个年头。在当年出台的《劳动法》以及随后的修改版本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了: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但同时第四十一条也酌情考虑了用人单位如果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同时它还明确了每周(即七天)至少要保证一天的休息时间。也就是说,虽然996工作制大量压榨了员工的业务时间,但如果企业政策解读的有效,且照常发放加班工资的话,是在合规范围内的。

只是该工时制在企业的强制应用,会给人以企业治理与人权保护倒退的感觉,所以对于企业管理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这种工作工时制度下,企业的管理会以刚性为主,强调的是内部的强管控模式,在选择人方向,会更多地关注于人对于工作激情以及金钱的追求;而那些本身个性解放、争取自由的求职者,必然是被企业排除在外的。其次,我们再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谈谈996工作工时制。

文章TAG:伦理道德奥运精神企业奥运精神指的是什么什么是企业伦理道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