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正确引导自媒体空间的大众审美,什么是表层审美化

正确引导自媒体空间的大众审美,什么是表层审美化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03:47:1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而正是情感揭示了作品的表现性,知觉的意向性在主体对对象的情感中达到了顶点,杜夫海纳说:“审美知觉的最高峰是揭示作品表现性的那种情感”。这样,情感就成了知觉主体完成审美对象的最终阶段。按照杜夫海纳的说法,客体对主体的依赖并不在于它被观察——被证明是客观存在的——之时,而在于它的表现性被主体发现之时。一个自在自为的客体,当它没有被知觉主体介入时,它仅仅处于最低水平上,只有当主体通过它的情感介入,自己也参与到对象的表现中去的时候,人这一主体才呈现于审美对象,从而使对象能深刻地揭示出人的主观方面。

正是在这样一种意义上,情感作为一种中介物,连接了审美经验的两种审美深度:一面是被表现世界(审美对象)的深度;另一面是这一世界的观察者(知觉主体)的深度。情感是朝向主体这一极运动的,而它的终点却是与客体这一极的会合。它不仅是审美知觉的顶点,也是审美知觉的关节点,在这个关节点上,审美主客体达到了高度的协调和辩证统一。

总之,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关系的论述,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对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是一种二元合流的关系的论述更是一种新颖的见解;对审美的不同层次、审美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区别、审美对象完成的条件等许多重要问题也都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03 美学与现象学上文提到,通过一种情感形式的介入,审美对象得以完成,审美对象的情感特质既传达了被表现世界的特征,同时又可以说构成了这一世界。

情感虽然相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是外在的,但它一旦被给予,便成了审美对象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使审美对象具有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使审美对象“根据自己的表现性打开一个世界”。因此审美对象便具有了一个先验的地位:“当作品表现的情感特质成为审美对象的世界的构成因素……(它)就是一种先验”。同时,知觉主体也展示出一个先验方面,即它先验地拥有某种情感范畴。

因为只有这样,知觉主体才能把握和领悟表现世界的先验结构。这样,杜夫海纳认为,主客体的统一与协调便不仅在情感的交流上,更在一种先验的层面上显示出来,即审美经验的先验性,这种先验性进而向本体论靠近:“先验只是因为它是存在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既先于主体又先于客体,并使主客体的亲缘关系成为可能。所以它同时是客体和主体的一种规定性”。

审美经验的本论体论意义所导致的结果,便是审美经验向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终根源位置上的复归,审美经验成了整个人类经验的最根本的根源。返回到根源之物,返回到人与世界的最原始的关系之中,这也是现象学的基本主题。它的口号就是“返回到事物自身”,因为在根源的位置上,纯粹本质(即意识)才是唯一的存在,只有通过对事物自身而不是它的衍生物的观照才能发现本质。

文章TAG:审美化正确引导审美表层大众正确引导自媒体空间的大众审美什么是表层审美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