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纵横九州中的司马懿怎么样,司马懿与诸葛亮也能共事

纵横九州中的司马懿怎么样,司马懿与诸葛亮也能共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10:46:5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真是掷地有声。豪气冲天。但也必须承认的是,废除曹爽地位,是曹魏贵戚的集体行为。关键是曹爽太做,能力欠缺。诛杀曹爽三族,是司马懿的试探,但是他赢了,后来随着野心的膨胀也就自然了,但曹魏贵戚希望司马懿治病,但司马懿却让曹魏送了命。司马懿肯定是奸臣。曹操是权臣,当然不是忠臣,但曹操绝对是无愧于汉朝,司马懿和曹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换句话说,三国里得国最正的就是曹魏,而历朝历代得国最不正的就是两晋。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中国历史上简直是正反相对存在。两人互为对手、也互为知己,二人的在本朝都是权臣。而千秋万代之后,二人的历史形象却判若云泥,诸葛亮是忠臣的代表,而司马懿,连自己的子孙都羞愧难当。可以说,历史是相对公正的,千秋之下自有公论。

历史上三国中,诸葛亮VS司马懿,谁更胜一筹?

《三国演义》的小说在中国人民中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其中“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火烧新野”、“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借东风、“六出祁山”中的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等......,无不显示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对刘备的蜀汉政权的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是曹操的一员爱将,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能征善战。

而且他的寿命超强,活过了曹操家儿孙四代,为曹魏政权立了大功,同时用阴谋诡计夺走了大恩人曹家几代人的经略的政权,最后成为三国统吃的晋国开国元勋。诸葛亮无论是在谋略上、还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忠君爱国上都要甩司马懿几条街。但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通过“马前课”就已经说明:马前第一课,“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马前第二课,火上有火,光蜡中土,称名不正,江东有虎。”第一课已经说清楚了,“无力回天……,八千女鬼”,汉朝末被魏接管;第二课已经说明了,“火上有火......,江东有虎”,司马炎篡魏元帝建东江东建康。说明天意如此,无力能够扭转。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去继续他的北伐战争呢?主要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报忠心,尽人事,体现一个忠字。

如何看待影视剧《军师联盟》中描绘司马懿的形象?

影视剧《军师联盟》中由演员吴秀波扮演的大军师司马懿是整部剧作的一位核心人物,其中参与主演的还有刘涛、李晨和于和伟等著名演员,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一种阅读视角,是以一位独特的某士的视角进行三国的解读,说实话还是一部值得欣赏的历史性题材的剧作,主要呈现的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历史故事,塑造了这么一位极富传奇故事的军师形象。

司马懿,字仲达,是如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士, 乃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在后期成为了掌控魏国朝政的权重大臣,其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谋略是唯一可以与蜀国大军师诸葛亮匹敌的人物,在剧中描绘他的形象时,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副满腹英才的智者形象。在剧中,司马懿被描绘得更加的立体、饱满和鲜活,谋略与情感的交加铺叠,特别是增加情感这一部分,该剧很大的篇幅都是描写了司马懿的家庭生活,他爱他的老婆张春华及孩子,这更加让人深层了解司马懿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家庭与朝堂之间角色的转变,更是丰富描绘了司马懿的形象。在我看来,《军师联盟》是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来展现司马懿内心世界的,他既没有天生智慧,也没有史书上的那么多阴险狡诈。相反是作为一个乱世中有理想的青年,司马懿对于曹魏的最大贡献并不在于战场上的争夺与朝堂上的阴谋,而是对于民政上踏踏实实的政策制定。司马懿一开始当然也不可能预见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最初的理想只是想追随明主成就一番功业结束这纷乱的世道,甚至曹操也并不是他最理想的选择,为了躲避对方的征召他甚至装作中风。

请问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多尔衮这4位权臣中,谁的权力更大?

当然曹操权力最大。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他官至宰相,挟天子而令诸侯,权倾朝野,所以权利最大。三国时期他是魏国国主被称为魏武帝,汉版图十三州他统领九州,人口众多。而蜀吴两国只有五州。当然曹操权力最大。而诸葛亮一生就是蜀国宰相,虽然刘备托孤他辅助朝政,有决策权,但始终是为蜀国一臣,但决定权仍为刘禅。司马懿只是魏国一帅统领三军,有勇有谋打败七伐中原的诸葛亮,是东晋的奠基人,但东晋建立时他已故,只受溢号宣王皇帝,没有掌握过王家之权所以比不上曹操。

《三国演义》中是否对诸葛亮的实力夸大了?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创作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要强调典型:好人要好到没有缺点,坏人要坏到头上生疮、脚底流浓”。所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被夸大是必然的,甚至可以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完全相反。《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也不例外。比如: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祭东风、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与历史上的诸葛亮无关。

我们读《三国演义》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奇才,他不仅神机妙算,更是洞察人性,是一个集颜值、智慧、勇气、谋略、仁义等多种优秀品质与一身的完美人物。但是,历史并非如此。陈寿在他的《三国志·诸葛亮专》的最后对诸葛亮是这样评价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这里可以看到,陈寿对于诸葛亮评价是“识治之良才”,这个良才的核心都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可比与管仲、乐毅。但整个传记中并没有关于诸葛亮军事才能卓越的描述。相反,最后一句话却明确指出了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不足,“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是说:“连年兴师动众,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在战场上随机应变并不是诸葛亮擅长的”。

其实诸葛亮在刘备定蜀之前最大的贡献首先在《隆中对》中为刘备集团规划了战略发展的蓝图,之后是促成了“孙刘两家的联盟”,形成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从而以三分天下的格局是刘备集团可以保全。这一阶段诸葛亮所表现的显然是政治才能。入蜀之后,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为刘备的前方部队督办粮草,此时的诸葛亮并未得到重用。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才成为了蜀国政权的核心统治者。

文章TAG:司马懿共事九州诸葛亮纵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