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怎么用古方法找东西,古时候找东西的方法

怎么用古方法找东西,古时候找东西的方法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1 01:02:52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中国的古人,一代一代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疾病,于是在实践中找解决方法,时间久了就对很多东西的药物属性认识清楚了。弄懂了怎么知道几月几日,最后我们来说说怎么知道每天的具体时间。谢谢您的邀请?古人没冰箱,夏季炎热,食物容易变质,但古人自有办法应对,不然这么多年怎么过来?古人应对的方法只是从电视、电影上看到(过去了几千年),看到古人把食物放在地窖,或阴凉处,或用冰块(有条件的有钱人),放在坛子封好,熏肉、腌肉、腌菜等方法,这样菜、肉类就不易变质,吃得久。

古钱怎么清洗?

古钱怎么清洗

说到古钱怎么洗? 爱钱的,基本都是一句话 最好不要洗,因为洗就破坏了它原有的锈色和包浆。可实在看不清字怎么弄呢,洗还是要洗的。现在市面上已有不少专业的钱币清洗液,大都几十一瓶,能洗个百十枚。如果家里只有几枚的话,确实没有必要买,毕竟腐蚀性太大,尤其家里有孩子的很危险。说个小方法,如图上那枚铜板的那种锈,调饱和味精水;预备一个小碗,放半碗水 往里慢慢倒味精 直至味精不在融化,饱和味精水成了;把钱泡在里面半天左右就行了,因为味精水里的谷氨酸钠和氧化铜起反映,可以分解锈,这种方法虽比较慢,却是最不伤钱的。

玩古怎么看古识古?

玩古怎么看古识古

玩古怎么看古识古?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玩古怎么看古识古?“看古识古”既需要有与你所欣赏和心仪的古董古玩相关的历史知识及专业常识,又需要有如何辨识真伪古董古玩的专业技术与专业技能,如果仅仅是靠道听途说、略知一二就浅尝辄止想靠“蒙猜估赌”去撞大运、赌时气、碰运气地去“玩古”的话,很快就会头破血出被古玩死。“玩古”要有目标,要有目的,要有兴趣,不能是古都玩,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有限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一原则极其适用于“玩古”,“玩古”唯其精、唯其深、唯其绝方能高屋建瓴、凡中出彩、出奇制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趣味、最觉心仪之古董古玩才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竭尽所能,再苦再累心甘情愿,再枯燥乏味也趋之若鹜、甘之若饴,再精疲力竭也不会灰心丧气,再财力紧张也会千方百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看古识古”只要把握住“微观看本质,宏观定等级”的总体原则就可以了,“看古识古”一定要先看本质,所谓本质也就是不可逆、不可仿、不可复制和无可取代的特性和特点,以本质特征确认过的古玩之年龄与年代,可靠性和可靠性可达到百分之百。

绝对不能先看“宏观特征”,因为所有“宏观特征”都是可逆、可仿、可复制和可取代的浅表性外在特征,而以此为依据、尺度、标准和规则鉴定过的古玩,则其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和可靠性则为零甚或是负数,从而彻底失去鉴定的正面意义和价值,最终害人害己,得不偿失。上几件古董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神级臻品霁蓝釉留白三鱼纹马蹄尊。

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今天张大夫跟大家唠个闲嗑,有人提问:“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这个问题不但是很多朋友想问的,也是张大夫自己感兴趣的。今天我也来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首先说,在古代没有仪器能够检测一个东西是否具备药用价值,所以在就有了“神农尝百草”这种说法。而“神农”这个人物不可能有各种疾病状态,所以说即使他尝过百草,也不会全部验证百草具有对某种疾病的治疗价值。

说的更加通俗点,你连某个病都没有,即使是你尝了百草,那治疗价值到底怎么样,也没法说啊。我想这一点是很多人心里面一样有疑问的地方。所以说,古人对于一个东西药物属性的界定,肯定不能来自于一个人。即使是后期如何神化一个人,一个人也肯定干不成这个事。那么,我们的古人如何认识不同东西的药物属性和治疗效果的呢?我个人觉得,还是实践出真知。

中国的古人,一代一代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疾病,于是在实践中找解决方法,时间久了就对很多东西的药物属性认识清楚了。或者说“神农尝百草”这句话里,神农可以是很多人,而非一时一人之功,认识过程肯定跨越很长时间,汇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智慧。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在古代出现了一位叫“神农”的神仙,他尝遍了百草,他一尝就知道了百草能治疗什么病。

这个事就像《黄帝内经》一样,《黄帝内经》这部中国古典医学巨著,虽然名字有“黄帝”二字,但是其中内容也是一个跨越很长时间,汇聚了很多人的智慧而成。如果谁非要说《黄帝内经》是“黄帝”自己写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说的更加通俗点,黄帝即使是在几千年前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啊,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写一本医书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古代的普通百姓如何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的?

我是历史拾趣君,没有您的邀请,我也厚着脸皮不请自来回答一下。希望我的回答能抛砖迎玉,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看官批评指正,我们一起把问题弄明白,一起进步!那我就开始啦。首先,我们把古代历法了解一下,就能明白古人怎么看时间了。在很多人眼里古代历法和天文学一样,高深莫测。所以,看见古代历法就是一脸懵。为了弄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历法。

古代的年,一个春秋指的就是一年。在古代每一次改朝换代就会出现“受天命,改正朔。”正,指的是一年之首。朔,指的是一月 之首。“正朔”代指历法。所以,古代的历法,也是不断的更改,经过数次才定型。在商朝和西周,一年分为春秋两个时节,就是种庄稼时所说的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以表示一年四季。所以,如果“春秋”出现在这两个朝代之前出现,就指的是一年四季。

孔子编的《春秋》意思是指“春天”到“冬天”一年中发生的事情,并非只记录春天和秋天。因为春秋时期,用“春秋”两个时节表示一年,所以《左传》当中常以“春”开头纪年。在古代“年”和“岁”是同义,因此在古代“岁”就是“年”的意思。古人常以庄家播种到收成这一个过程,称之为一年。所以《说文》当中就有:“年,熟谷也。

”按稻子成熟的周期来算,就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在称之为“阳历”,还有一种以“朔望月”为单位,叫“阴历”。其实古代的历法,既不是阴历也不是单纯的阳历,而是阴阳合一。在古代,平年12个月,有6个大月各30天,6个小月各29天,全年也就354天。按照现在的平年来说,少了11天,相隔3年就要少一个月,所以古代三年一闰月,使平均的年份等于一个太阳年(365)。

其实,三年一润也不正确,所以《说文》说:“五年再闰”。如果,5年闰两次,其实又多了,后来规定19年共闰7个月。总之,古代的计算年月方法,需要专业的天官去计算,一般人还真的难以弄懂。所以,老百姓只要知道平年是365天,闰年366 天,每4年一润就可以了。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介绍一下,好比有个古人,用滴漏计时,观测两次正午的太阳,这叫一昼夜,无论在一年里哪一天观测,这个时间长度肯定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昼夜是来自地球恒定的自转。

我们这里假设他看到这个时间长度内滴漏漏了 100 个刻度。他又观测月亮,发现两次月圆之间的时间,是 2953 个刻度。他就知道,两次月圆之间,有 29.53天,不是整数。接着他又观测太阳,发现随着春夏秋冬,太阳忽高忽低,太阳在某一天最低,这天中午日影最长,记下来。等下一次日影又是这么长的时候,他发现滴漏漏下去 36524 个刻度。

这是两个冬至之间,叫一年,长度也是固定不变的。棘手的问题来了,当这人想把一年排成整齐的 12 个月时候,发现是排满 12 个月圆的周期后是 354 天,这离反映在日影长短的太阳活动周期的 365 天,还少 10 天多。日子对不齐,这很不爽,并不是因为制定历法者是处女座,而是因为他们发现每年的固定日子跟天气物候会对不上,用起来很不方便。

假设古人强行规定 12 个月圆是一年,一年就是 354.36 天,但气候变化是不会因为人的规定改变,它还是 365.24 个太阳升起为一个周期。那么就会出现下列这样尴尬的情形,我们举个例子。背景:朝廷为解决单身男女过多问题,规定每年三月三举办踏春活动。第 1 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姑娘小伙儿身穿春装,都在树林里对唱情歌。

第 2 年的三月三,放风筝的感觉稍微有点冷,姑娘小伙儿也需要穿厚点第 3 年的三月三,没人放风筝,因为暖暖的南风还没来,姑娘小伙也没人张口唱了。第 4 年的三月三,别说男女对唱了,就是抱在一起也没感觉,因为大家都还穿着加厚款羽绒服。……你应该懂了,这么好的活动肯定是办不下去的,因为每年这个日子都比头年的气候提前 10天多,朝廷也不知道该怎么策划活动场地,因为不知道城西湖边那块草坪长草了没有,也不知道该准备哪些仪式用的供果鲜花,以往保留的物料清单用不上,因为里头东西找不来啊。

参加的人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准备,为参加相亲活动去年新淘的那身靓衣热裤,不能穿了啊!不考虑气候(太阳)的历法就是这么不方便。所以,为了尽可能让整月和整年对齐,为了尽可能让一个气候周期(太阳回归年)内有 12 个月,需要引入闰月。每过几年,多出来的这每年 10 天,攒到一起凑足一个月。有人要质疑了,古人那么聪明,历法既然要跟气候对准,干脆只用太阳得了,干嘛这么费劲还要参考月亮数初一十五,月亮跟气候关系不大不是吗?好问题!我认为,一是太阳运动变化的慢,普通群众看太阳数日子需要专业设备,那不现实。

二是月亮圆缺很容易观察,抬头一看就知道大概日子,稍微细心的人都能看出来十三、十四、十五的月亮差别挺大。这不需要识字,便于普及。在古代,识字的都不多见的,给本日历也看不懂。所以,成熟的历法,终究是为人的生活方便才行。一个古代人,哪怕是文盲,能看24节气物候就知道处在哪个月,看月亮就清楚今天的日子,够准确而实用了吧?农历来源于高深的天文观测,却能给草根阶层用,这样的接地气的服务精神,中国的农历是做到了。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24节气。古代季节中的24节气,也是老百姓掌握日期去田间地头做农事耕作的必知常识!古代在长期的耕种掌握了四季的变化,然后又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可以用来纪月。二十四节气是怎么算的呢?通俗的说,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又分为二个节气,一共二十四节气。这些节气都固定的,比如春季有三个月,正月(立春、雨水,各十五天);二月(惊蛰、春分各十五天);三月(清明、谷雨各十五天)。

精细一点的说法,立春就是春天的第一天,15天2时5刻过后,就是雨水意思是雨水很多。再过15天2时5刻,就是惊蛰(古称“启蛰”为避汉景帝刘启的讳,改名“惊蛰”)等等。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夏(夏天来临)、立秋(秋天来临)、立冬(冬天来临)。掌握了二十四节气也就知道了日子是什么几月几日了,在农村种地就不用发愁了,春天几月该种什么,秋天的几月种什么,普通老百姓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弄懂了怎么知道几月几日,最后我们来说说怎么知道每天的具体时间。古代人们的纪时古代测定时间采用的是“日晷”,在皇宫当中,有专门的官员记录时间。古代计时的时候采用的“十二地支”又叫“十二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代表两小时,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卯时(5点至7点)、辰时(7点至9点)、已时(9点至11点)、午时(11点至13点)、未时(13点至15点)、申时 (15点至17点)、酉时 (17点至19点)、戌时(19点至21点)、亥时(21点至23点)。

此外,每个时辰代表两小时外,他们还有相对应的动物,称之为“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古代能掌握具体时辰的一般只有皇宫和贵族家庭。加上古代没有什么夜生活,城市里的大街小巷都要宵禁,不允许任何人外出游荡,普通老百姓白天就只有靠太阳掌握时间,晚上鸡鸣来判断时间。所以,古代的老百姓往往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问问题的这位朋友说的,不知道几月几日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看完本文后赶紧,存在手机里,如果真穿越回去了,希望你是落在大富大贵之家,对着本文一看,就知道了。

古时候的人没有冰箱,是用什么方法保存食物的?

谢谢您的邀请?古人没冰箱,夏季炎热,食物容易变质,但古人自有办法应对,不然这么多年怎么过来?古人应对的方法只是从电视、电影上看到(过去了几千年),看到古人把食物放在地窖,或阴凉处,或用冰块(有条件的有钱人),放在坛子封好,熏肉、腌肉、腌菜等方法,这样菜、肉类就不易变质,吃得久。还有我记忆中没有冰箱前,家里把腌肉挂在锅台上,也可以保质。

古代有没有什么东西,哪怕用现代的技术也造不出来?

我来说一个。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中国古代有一种重要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

这就是“浑天说”。而张衡就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张衡不但注重天文理论研究,更擅长机械仪器的研制,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地动仪用铜制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内部安置机关,按照八个方向,装八个龙头,龙嘴里各衔着一个小铜球,下面蹲着八只张嘴的蟾蜍。如某一方向发生地震,同方向的龙嘴里就吐出铜球,落到蟾蜍嘴里,人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方向发生了地震。张衡的这个事迹在《后汉书·张衡列传》、《后汉纪·顺帝纪》、《续汉书》里均作了详细的记载。

文章TAG:怎么用古方法找东西古时候找东西的方法怎么方法东西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