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七擒孟获为什么要七擒,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为什么要七擒,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1 13:05:42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诸葛亮最终七擒孟获,使得孟获归心。为什么诸葛亮七擒孟获呢?因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诸葛亮要使孟获心服口服,所以诸葛亮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著名地理文献《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也都提到了七擒孟获的事迹。乾隆三十三年间成书的《通鉴辑览》对七擒孟获的事迹进行了否定,认为故事太过于儿戏。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有其事吗?

阳明新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欢迎指导、讨论、关注。阳明新学认为:诸葛亮南征蛮部擒孟获是真的,但七擒七放的故事是演绎的。首先,我们来看诸葛亮这次南征在史书上的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没有提到七擒孟获的事情。“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与《三国志》同时代的史书东晋习凿齿撰写的《汉晋春秋》提到了七擒孟获的故事,当然习凿齿依然是以蜀汉为正统来撰写的。

著名地理文献《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也都提到了七擒孟获的事迹。乾隆三十三年间成书的《通鉴辑览》对七擒孟获的事迹进行了否定,认为故事太过于儿戏。七纵七擒为记载所艳称,无识已甚。荒蛮夷固当使之心服,然以缚渠屡遣,直同儿戏,一再为甚,又可七乎,即云几上之肉不足虑,而脱韝试鹰,发押尝虎,终非善策。且彼时亮之所急者,欲定南而伐北,岂宜屡纵屡擒,耽延时日之理,知其必不出此。

清朝嘉庆年间张若驴编撰的地方志《滇云纪略》对七擒孟获的事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叙且考证了七擒孟获的地点。阳明新学认为,《三国演义》本来就视蜀汉为正统,且成书晚于《三国志》。为了突出诸葛亮代表的汉室正统的仁德,已经突出诸葛亮的功绩,将一些事实加以夸大或编造一些事迹来神化,这是完全可能的。不要说古代,就连现代为了竖立典型,都编造了一些经不起考证推断事迹突出人物形象。

《三国志》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一本史记,如果真有于此伟大神奇大仁大义的七擒而放的事迹,定会当以记载。所以对诸葛亮南征陈寿肯定是严加考证过的。至于《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应该是参考来源自《汉晋春秋》。然而《汉晋春秋》这本书很多事迹都是根据民间传说而成的,没有《三国志》的严谨和认真。至于后面的一些书籍和地方志,成书时间距离历史时间相隔了上千年,故不足信,多半都是根据前人编撰以讹传讹罢了。

为什么诸葛亮要七擒孟获呢?你怎么看?

为什么诸葛亮七擒孟获呢?因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诸葛亮要使孟获心服口服,所以诸葛亮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完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东吴孙权占地利,北魏曹操占天时,而蜀国需靠人和,所以平定西川,完成鼎足局面,然而蜀国的都城在益州,诸葛亮抓住孟获,需要他来守住南蛮,以固定局面,要使孟获完全归附蜀国,光靠武力是不行的,是需要他心服,所以诸葛亮才使了七纵七擒孟获的由来。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经历说明了什么问题?

当年诸葛亮南征,对孟获“七擒七纵”,这在《三国演义》中有非常细腻的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失有史实根据。孟获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个大头目,他多次聚集手下骚扰蜀民。诸葛亮知道孟获很得人心,于是用计活捉了他。就这样抓了又放,放了又抓,直到第七次抓到孟获,才使孟获心服口服,再也不反了。尽管孟获都这样了,但还得到诸葛亮的信赖和封官,他心里很是感激诸葛亮。

所以以后,孟获每年都会按时缴纳当地的特产给蜀国,诸葛亮在世时,孟获这些人再也不曾闹过事。中国古书《左传》中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的确,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放虎归山可能后患无穷。但这个故事的经历说明:人世间的道理不是绝对的,有时抓了不放,反而抓不住。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就是为了彻底收服对方,诸葛亮最后做到了。

诸葛亮为了擒孟获,死了好多人,自己还折损了阳寿,为何要七擒孟获?为何要活捉?

感谢山瓜观影的诚挚邀请。随着蜀汉先主刘备在伐吴的途中失利,最终逝世于白帝城。南方的孟获,追随益州郡的雍闿前后几次开始反蜀汉,并不断的煽动当时的夷人加入其中,对蜀汉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的3月,一切准备妥当的诸葛亮,亲自率军南下。诸葛亮最终七擒孟获,使得孟获归心。原因如下。其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刘备自从入主益州后,那益州所管辖的土地就应当是刘备的土地,而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自然也就归属刘备了。孟获他们所在的南方,自然就在蜀汉的管辖范围之内。虽然孟获当时是彝族人,但是在益州这个各民族混合居住的地区,对于这些民族的区分在某种程度上却不受影响。另外,更重要的是,蜀汉的立国之基是“人和”,刘备及其所在的集团就是靠着“人和”这个因素才能在益州站稳跟脚。

因此,在维持“人和”这个因素之下,诸葛亮所率的军队除了必要的战争手段外,根本不想过多杀戮。所以,“怀柔”政策和征服“民心”的策略就有必要严格的执行下去。这也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二,蜀国根本腾不出手来接管南方。当时刘备在世的时候,率领着号称七十万的大军去伐吴,可在夷陵之战的时候,损失了大部分士卒,就连将军也死了好几位。

蜀汉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人,仅靠益州这个大州来提供兵源是供不上的。所以,当孟获随雍闿叛乱的消息传来时,诸葛亮也只能吞声忍气的发展生息。直到建兴三年才缓过一口气来,但是就稳定的这几年,发展的人口和蜀汉所拥有的现成军队,根本无法腾出手来管理这偌大的南方土地。既然自己没有充足的军队去镇守,以及无多余的官员去治理,再加上蜀汉的士兵又难以适应南方这潮湿又充满瘴气的地方。

诸葛亮就必须采取“让当地人管理当地人”的策略,而当时的孟获是南方中最有威信,也是最能服众的。所以,诸葛亮只能从其身上寻找突破口。其三,一个稳定牢固的大后方,比一个空虚反复的大后方更可靠。因为在刘备逝世之后,诸葛亮遵从刘备的遗诏,一心想“光复汉室”。再者,为了追求国家更大的利益,同时也是转移蜀汉内部的矛盾,诸葛亮必须采取“北伐”。

而要北伐,肯定会抽调大部分的兵力,这时的益州肯定是空虚的。若是在北伐的过程中,后方的大本营遭受南方的侵袭,那整个过程必定会失败。所以,为了保证自己北伐无后顾之忧,那南方的孟获之乱就要彻底的解决。但是,杀了一个孟获,肯定还会有第二个孟获。只要南方的部众一直不服输,不认同蜀汉的统治,那就会一直出现千百个孟获,这样的后果不是诸葛亮所想要的。

那怎么才能让南方的部众臣服呢?只有——攻心。南方当时的人最能臣服的就是孟获,那么,只要把孟获打服了,让他忠心于蜀汉,那孟获所统领的南方军队就必然会臣服于蜀汉。至于南方的部分不臣服蜀汉的人或部落,只要就交给孟获去解决了。这样一来,蜀汉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还可能让孟获的军队为己所用,一石二鸟。其四,孟获的特殊身份。

南方在当时还属于未多开化之地,那里的部落信仰很重要,同时也很固执。孟获是他们众人所推选出来的大首领,是完全得到他们公认和佩服的。那么,孟获就是他们的信仰。再加上当时孟获娶了祝融夫人,而当时的祝融夫人相传是火神祝融氏的后裔(演义虚构人物)。这样一来,本来地位就高的孟获,再娶了一个神的后代,那孟获自然也就成为了南方众人的“神”。

如果诸葛亮采取军事措施,把孟获所斩杀,那就是把南方众人的“神”所斩杀。看到自家的信仰被斩断,那南方众人肯定会心怀怨恨,这样就会不断的展开对蜀汉的报复。如果南方的报复,再加上魏吴两国的打压,那蜀汉灭亡肯定是迟早的事。为了杜绝这种可能的发生,诸葛亮必须“攻心为上”。总而言之,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事,不仅是出于孟获的身份地位考虑,也是为了蜀汉的利益和发展所考虑,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出的选择。

文章TAG:孟获七擒诸葛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