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皇帝史诗战役二阶怎么打,这与阮朝历史有关

大皇帝史诗战役二阶怎么打,这与阮朝历史有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2 16:58:3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而且他们还经常兵戎相见。很显然,东突厥的情况,就给了唐朝分化加离间他们的可操作空间。就拿624年的五陇阪之战来说。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率军犯境,吓得李渊和李建成差点烧掉长安,迁都襄、邓。是唐太宗坚决反对,并自告奋勇出战迎敌,李渊才打消了迁都念头。后来,唐太宗领兵至陕西彬县的五陇阪与突厥遭遇。但双方还没开打,唐军就因连日的长途跋涉行军,疲惫不堪,再加上后勤线被隔断,军需器械也受潮,导致战斗力锐减。

如果双方真打起来,唐军前途未卜。那么,唐太宗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无他,就是离间加分化。唐太宗见唐军战斗力锐减,不宜决战,便仅率百余骑出战。双方隔着一条河,唐太宗隔河大骂颉利可汗背信弃义,并邀请颉利单打独斗。声称自己只用百余骑兵就能打败突厥大军。与此同时,唐太宗又和突利可汗密谈。前面说了,突利和颉利之间有矛盾。

颉利搞不清楚突利是不是真的背叛了自己,同时又担心唐朝与突利夹击自己。于是,颉利便立即与唐朝订立盟约,撤兵走人。后来的“渭水之盟”,过程也是如此。贞观元年,颉利可汗趁唐太宗还没有彻底剿灭李建成余党,与突利再次联手,集中二十万大军,杀至渭水北岸,直逼长安。此时的长安,唐军仅几万人。很显然,无法与突厥鏖战。

于是,唐太宗便故技重施,只带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隔着渭水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背约。颉利见唐太宗面无惧色,猜想唐军肯定暗中有埋伏。随后,他又看见增援而来的唐军阵容齐整,顿时心虚至极。于是,他便与李世民隔着渭水订立了盟约,史称“渭水之盟”。关于唐太宗在五陇阪之战和签订渭水之盟前后的表现,历代史家的评价都很高。

赞叹唐太宗利用伐谋、伐交、伐兵,迫使突厥人退兵,充份显示了其卓越的战略眼光、惊人的胆略和超群的智谋。对此评价,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突厥铁板一块,没有内部的勾心斗角。唐太宗又如何利用突厥两个可汗之间的矛盾,使用反间计呢?两汉时期,汉廷也不是没利用匈奴人的内部矛盾,对其进行离间分化。可是分化的前提,还是要先打散对方。

如果没有汉武帝早期与匈奴人的硬干,汉廷后来想用挑拨离间的办法收买匈奴人心,也是无从下手。说到底,唐朝多多少少还是沾了隋朝的光。要不是隋朝与突厥打了十几年,影响了突厥的发展,唐朝也不可能正好碰上一个一盘散沙的突厥。再说理念问题。汉武帝征匈奴,是华夏农耕政权大规模向陌生的大漠草原进发,主动去寻找北方游牧异族政权,打歼灭战,并将其领土并入中原版图的第一次尝试。

通过尝试,中原王朝摸到了扩张极限。到了唐朝时,经过七百年的发展,以当时人的见识,以及唐朝当时的国力,唐太宗显然已经不可能这么干了。毕竟,别看唐朝疆域远大于汉朝,可唐朝的核心统治区域与汉朝相差无几。北方能开发的区域,汉朝都已经开发过了。人类终究还是无法战胜客观自然环境。因此,当唐朝统一中原后,再向东、北、西方向扩张,打下了新的地盘时,便只是进行羁縻统治。

此举,对唐朝财政的负担是比较轻的。就拿唐灭东突厥之战来说。唐太宗与颉利可汗签订盟约后,东突厥没几年就遇到了雪灾。人畜死伤无数。同时,颉利可汗的威信也大不如前,很多人都与其有矛盾。见东突厥内讧,唐太宗令李靖率一支精兵突袭东突厥老巢。类似的骑兵闪击战,汉朝人不了解。整个武帝朝也就霍去病能精通掌握。但唐军则不同。

关陇集团本就是由北魏边镇演变而来的,唐军骑兵的很多战术本就是昔日鲜卑人的战术。唐军对北方异族那套战法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李靖一战便灭了东突厥,并俘虏了颉利可汗。灭了东突厥后,唐朝并其领土,但并未进行开发,也未移民。只是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和羁縻州,委任当地人为行政长官。然后,再设置都护府,从中原派官员过去统筹管理。

此后,唐朝灭薛延陀,灭西突厥等,也都是如此操作。一战灭一国,在开疆扩土的同时还能发展经济。不过,由于管理力度不够,唐太宗、唐高宗时期新扩张的很多领土,后来都丧失了。到了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唐朝的基本盘与两汉相差无几。总体而言。汉武帝的扩张,是中原农耕民族第一次开阔自己认知之外的地域。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汉军在一个很陌生的环境和一群强劲的陌生人,打了多场很陌生的战争。

走了不少弯路。加之在战争后,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又对新辟疆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战争加上开发,财力、物力上的投入自然不可能小。因此,汉朝的经济也就大受影响。而大唐则因为有前人的经验,加上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唐军熟悉草原民族那套。这使得唐太宗的扩张,无论南下逐鹿中原,还是北上驰骋草原,都是轻车熟路。比汉军更加游刃有余。

文章TAG:阮朝二阶史诗战役皇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