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追踪导弹怎么过弹弹堂,柯学送葬人最新章节无弹窗

追踪导弹怎么过弹弹堂,柯学送葬人最新章节无弹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19:52:2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俄军9B–1130M雷达引导头(跟踪)150毫米直径的是R–77中距离拦截导弹用的、200毫米就是著名的“山毛榉”中程地空导弹所用的,这个引导头可能出口到了伊朗,要不然伊朗的防空导弹怎么会击落美国的“人鱼–海神”高空战略无人侦察机?现代导弹的跟踪目前就是红外跟踪和雷达跟踪为主流,相对短距离使用红外跟踪、远距离必须使用雷达跟踪,它们之间即有区分的主要任务用途,同时相互间也配合使用,只有配合才能发挥出各自的最大效能。

对空导弹是如何进行跟踪的?

小挖客说:通俗易懂讲重点!早期对空导弹如何追踪目标其实不难理解,逐步变得越来越复杂,是为了提高作战的有效性,同时排除干扰。一起来捋一下。最初期:手动!遥控!早期对空导弹又是德国迟到的“黑科技”——被盟军的重轰炸机炸得没办法,机炮、无控火箭都打不太准,于是逼出X-4空对空导弹!如下图,这个东西其实相当原始,原理和早期其它制导武器一样,靠“遥控”!而且还不是无线遥控——原始的无线遥控信号太容易被干扰,于是干脆上了有线遥控!注意图中有个弹翼的翼尖是个红色比较粗的流线体,那个地方就是放导线的!所以这导弹怎么跟踪目标很好理解吧,打出去以后,飞行员操作飞机上的一个摇杆让它跟踪目标。

不要以为这跟玩游戏一样容易——操作它攻击高机动性的战斗机是肯定不太行的!只能打打笨重的轰炸机。载机自己还不能做太大的机动动作,否则导线会缠到机身上!说是“黑科技”,其实不怎么样,战后没人用这个方式了,倒是有些早期的反坦克导弹把这套学了去。如下图的SS11导弹,相信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后来,红外导弹:4象限法所谓的4象限法其实也很简单,早期的空空导弹还没有什么弹载计算机、数字电路可以用,于是就这么简单粗暴:视野里划分4个象限,目标在中心点上时代表瞄准;目标要是落在哪个象限,就说明偏离了,于是给出相应的舵量让导弹偏转,一直到目标重新落在中心点上!是不是很简单?看小挖客随手画的图。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一直到后来的激光制导炸弹上都还是用它!而且这个方法可以实现“发射后不管”——就是载机发射导弹后就可以自由机动,不用管导弹让它自己去追目标。也有很多缺点:在导弹看来目标就是个点,很容易被太阳、诱饵弹这些诱骗——它们是更亮的点!更不用说敌我识别。对高机动性目标是没办法的——一旦目标出了这个圆圈,导弹就失效了,所以也只能打打轰炸机,灵活的战斗机可以轻易甩掉这种导弹。

早期这类导弹的有效率也是非常低的,常常打个10来枚都不一定能击中目标尤其是战斗机。原理就这么简单,实际应用中也逐步在改善——要加滤波电路排除干扰、加陀螺仪稳定导弹姿态、完整的惯导系统可以计算一下目标脱靶的位置和速度来制定丢失目标后重新搜索的方向……这些太长,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这样改进后,导弹的有效率明显提升了。

现在的红外:成像制导红外导弹发展到今天,最先进的基本都实现了成像制导:在导弹看来目标再不是一个点,而是象人的眼睛一样看到目标的图像,可以进行图像识别,甚至可以选择攻击哪一点!弹上计算机要完成图像识别、要高速计算目标的运动参数,并得出自己下一步如何运动才能不丢失目标……系统和软件的复杂性大大提高。较为典型的就是AIM-9X导弹了,采用焦平面红外阵列成像。

另外象德国的IRIS-T导弹,还在采用扫描成像制导头,但据说效果比前者还要好。这些都是成像制导的导弹雷达制导的几种跟踪目标方式另一大类的空对空导弹是雷达制导的。早期雷达个头大笨重,很难全套塞进导弹里。怎么办?先上半主动雷达制导:让载机带雷达,导弹上只装接收机。接收机指挥导弹向着雷达波反射波最强的地方前进!原理相当简单吧?主动雷达也很好理解:后来雷达的个头小了,发射机也能装进导弹了!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发射后不管”——半主动雷达制导需要载机一直用雷达照目标,主动雷达制导就不需要了,导弹出去,载机可以跑路了!现在的雷达制导导弹基本全是主动雷达制导了,典型有AIM-120,如下图,F-35正在试验发射AIM-120导弹,飞机上导弹上很多圆圈是用来观察发射时的姿态的。

至于被动制导,很少用于对空导弹上。原因大家自己可以想清楚,哈哈。还有一种半主动雷达制导叫TVM制导,原理也很简单——早期导弹上的电脑能力不行,收到目标回波后处理不了就直接传回去,由载机或者地面上的大电脑来运算目标参数,再发回导弹上!现在弹载计算机能力也很强了(手机都那么强了),所以这种方式也很少见了!典型的有老式“爱国者”地空导弹。

文章TAG:柯学弹窗弹弹送葬章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