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将神龙吉公主怎么招,薛绍和太平公主的爱情究竟怎么样

将神龙吉公主怎么招,薛绍和太平公主的爱情究竟怎么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18:03:23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礼制建筑,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大享祭天以及配祀宗祖——可以说,它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武后此举,就是要一改前制,推倒大唐的政治象征,为秩序重建制造舆论准备。④篡唐建周。天授元年九、十月间,武则天做了几件大事。九月初九,改国号为“周”。九月十二,加尊号曰圣神皇帝,把李显降为皇嗣,赐姓武氏。

九月十三,在洛阳设立武氏七庙。一个半月后(十月二十八),又把唐太庙改为享德庙,而以武氏七庙为太庙——古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如此一来,大唐在理论上已经成为“过去式”,武后成为新政权的主人。理论依据也很充分,天授二年七月,全国范围内诏令颁行佛典《大云经》,内有“女王下世、威伏天下”之语。⑤弱李强武。

一方面,李唐宗室杀的杀、贬的贬,剩下的也都如笼中之兽,已搅不起什么风雨。而另一方面,武氏一族却鸡犬升天,代表人物当属武后的侄子武承嗣。从永昌年间开始,武承嗣就为武则天称帝大造舆论,极力建议“去唐家子孙,诛大臣不附者”。在他的主持下,首先是洛水“宝图”被发现,上书“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其次是对宗室的迫害变本加厉,高宗三子杞王李上金及七子、四子许王李素节及九子、南安王李颖等宗室12人、故太子李贤二子等先后无辜被杀,其余年幼的均流放岭南(大杀唐宗室,流其幼者于岭南)——这一切的背后是武承嗣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当太子、继承武后的天下。

而侥幸活下来的宗室日子也不好过,好一点的被降爵(长寿二年腊月,皇孙李成器、恒王李成义、楚王李隆基、卫王李隆范和越王李隆业全部降爵为郡王),次一点的流放岭南,最差的直接被开除“皇籍”。这一系列操作后,武则天想彻底抹平李唐已经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没想到事情卡在“继承人”身上。(代唐)三、继承人是个大问题“(圣历元年)三月己巳,召庐陵王于房州。

戊子,庐陵王至自房州”。庐陵王就是李显。自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至圣历元年(698年)被召还,他已经在均州和房州待了整整十五年。他的回归是一个重大信号:武后有意还政于李唐。果不其然,圣历元年九月十五日,在回到洛阳的半年后,武后正式册立李显为皇太子。这一切大半功劳要归于狄仁杰。武后想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就征求宰相们的意见。

“众莫敢对”,唯独狄仁杰说立李显最合适(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后怒,罢议”。但过了一会,她又单独征询于狄仁杰。这位名相说道:天下本来就是李家的,你代管了这十几年,却又想立武三思为嗣。那么我问你,姑侄和母子哪种关系更亲?你如果立庐陵王,以后每年都会享受祭拜。但如果立武三思,他是不会把你这个姑姑请进太庙的(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为后。

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一语惊醒梦中人(后感悟),武后从此彻底断绝了立武氏为嗣的念头,于是便出现了李显返京的一幕。(武后与狄仁杰剧照)四、天命仍然在李仅仅因为继承人问题还不足以让武后这么快地回心转意,发生在太子李显身上的两件事情,让武后霍然惊觉:天命仍然在李。

第一件,百官对太子的态度。在听从狄仁杰的建议后,武后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偷偷地迎回李显,并把他藏起来,看狄仁杰等人的反应(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结果狄仁杰来了后,痛哭流涕说不成话。武后这才让李显现身,并对狄仁杰说:还你们太子(还尔太子)!狄仁杰惊喜异常,趁势说道:太子归来,大家都还不知道,而且说什么的都有,不如让大家见见。

“后然之”。结果,文武百官“具礼迎还,中外大悦”。第二件,百姓对太子的态度。圣历元年九月,突厥犯边,武后诏令“皇太子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以击突厥”,结果在招兵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意外:“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武三思忙活了一个月,招起来不到一千人。

而李显出面,只用了十天,就有五万人前来应征。这两件事对武后的触动极大,她没有想到,在“武周”代唐十余年后,李家的号召力仍然是无与伦比和压倒性的!看来,对于天下,武氏根本没什么希望。(狄仁杰与李显剧照)五、慢慢还你江山武后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既然决定还政李唐,就立即落实到行动上。第一步,缓和李、武矛盾。

李、武矛盾由来已久,李唐宗室的悲摧命运就多“拜赐”于武氏。为防备李显秉政后“讨债”,武后挖空心思搞了个“盟誓”。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四月,武曌命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与诸武共同写下盟誓,保证今后和平共处,永不违背;第二步:改历。久视元年十月,废除“周历”恢复“夏历”(周历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次年正月为一月);第三步:还都。

长安元年十月中旬,从神都洛阳返回长安——这是诸多信号中最为强烈的一个:武后建周后,就一直弃长安而都洛阳。这一举动就相当于重新承认了李唐的正统地位。第四步:弱武强李。先是魏元忠和武三思:“丙寅,魏元忠同凤阁鸾台三品。十一月壬申,武三思罢”——魏元忠为东宫(太子)属官,武三思则一直是武氏的代言人。所以,这一起一落的意义不言而喻。

其次是李旦:先为并州牧(今山西太原,李唐龙兴之地),接着又调任为雍州牧(这次范围更广,几乎包括现在的陕、甘、宁大部及新疆、内蒙局部,唐代则属于京畿地区、帝国中枢),基本算是帝国除武后、太子之后的“三把手”。做完这几步之后,武后明显地松了一口气,这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她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了个人享受上了,最典型的就是张易之、张昌宗两个“小白脸”开始大受其宠。

第二,为政开始宽松。武后执政初期,为堵住悠悠众口并树立绝对权威,她采取了“酷吏政治”,对于不同意见就一个字:杀,而且拒绝讨价还价。而在这几步之后,她的做事风格几乎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像在“倒二张”运动中,坚决和武后对着干的魏元忠、唐休璟、宋璟等人,最后都仅仅是降级、外放而已,没有一个人因此送命。还有一个叫苏安恒的普通百姓,不仅因为“迎太子”和“倒二张”两次上书,而且措辞强硬,武后虽然生气,却也没把他怎么样——这在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文章TAG:薛绍太平公主神龙公主爱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