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固若金汤 兵书怎么安装,越军暗堡固若金汤

固若金汤 兵书怎么安装,越军暗堡固若金汤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22:17:3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可见,前人一些惨痛的经验,后人仍然没有好好吸取教训。长平之战过了488年以后,三国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也不可饶恕地犯了和赵孝成王一样轻信的错误,在关键时刻任用了和赵括同样熟读兵书战策但又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参军马谡为大将,丢失了街亭,导致西蜀大军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北伐行动功亏一篑,半途而废。假如赵孝成王、诸葛亮把赵括、马谡放在基层磨炼几年,然后再量才使用,结果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至于题主说:“赵国耗不起,只能速战”的论点,更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结论。就当时的长平之战双方来看,赵国的确处于弱势,这不假,但秦国也强不到哪儿去,各有优劣利弊之处。秦国军队当时已经在周边国家断断续续征战三年,士兵疲惫不堪,国内男丁越来越少。而且,其他五国一直在旁边观战,随时有合纵连横之势。真正耗不起的其实是秦国,而并不是赵国。

这也就是老将廉颇之所以固守不战,使秦国气急败坏地在赵国制造谣言,急于让赵括替代廉颇统帅赵军的原因。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句话可不是随意乱说的。对于秦国来说,军和民是非常清楚的。军就是军,民就是民。而赵国则不然,军民是很难彻底分得清的。大多数赵国的民众,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出征,即刻拿起武器,就是军人。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全民皆兵。这也是长平之战赵国尽管遭到惨败,损失了四十五万军队,但仍然并没有被秦军立刻灭掉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有很多人为赵括和马谡辩解,说长平之战并不是赵括的错,而是赵孝成王的错;街亭失守也并不是马谡的错,而是诸葛亮的错。说实话,赵孝成王、诸葛亮都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他们识人不准、用人不淑,但最主要的责任仍然还是赵括、马谡的问题。

赵孝成王用赵括做统帅,他是让你赵括想办法,早日战胜秦军,恢复赵国安定,这本没有错。可是,你赵括作为统帅,必须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对战场形势做出自己的准确判断,而不是按照书本知识,以纸上谈兵,指导实际战争。对于马谡来说,诸葛亮是让你固守街亭,但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你在隘口处屯兵,你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山顶驻扎,自取灭亡。

大将王平提醒你这么做不行,你不但不听,而且还讥讽人家不懂军事。错了就是错了,错误的东西必须要承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在以后的行动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犯了错误,不承认错误,而是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只能是不停地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话,无论是对我们每个人自己,还是对国家、社会,都没有任何好处。

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哪了?最终结局如何

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哪了最终结局如何

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提拔当军官。但是,王平很有思想,他自己会主动学习。王平叫人朗读历史书给他听,听过后,能够明白主要意思;王平根据听过的历史书,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符合书中主旨。

王平写总结的时候,都是自己口述,让别人代写。他的每一篇战后总结都有深刻道理,对战争取胜很有帮助。正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平很谨慎,与别人交流谈话从来不开玩笑,他担心玩笑不当造成误会。王平最大的缺陷是轻视自己、自信不足。最大的缺陷,也正是最大的优点:王平自信不足,所以思考很多;猜疑别人,所以,一旦信任谁、谁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心中的圣人。

王平降蜀后,最佩服诸葛亮,所以,王平的后半生就是受诸葛亮灵魂指挥而行动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王平在蜀汉中的来龙去脉。听诸葛亮命令,崭露头角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王平很听话,诸葛亮便带上王平。马谡主动要求去守卫街亭,诸葛亮想起来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希望做事稳重的大将做马谡的副将,王平愿意。

诸葛亮一再交代王平:遇水扎营、失利布阵疑兵。马谡太任性,认为自己在兵书中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有一条记得很牢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快速取胜的法宝。马谡率领军队来到街亭,找了一处远离水源的山头高地,打算安营扎寨。先锋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与诸葛亮的交代恰好是背道而驰。王平不断地、反复地规劝马谡,千万不要在山上驻扎。

文章TAG:固若金汤暗堡越军兵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