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少年群侠传伏魔殿5怎么过,《金庸群侠传5》

少年群侠传伏魔殿5怎么过,《金庸群侠传5》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1 19:52:18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于是,有观点认为,《水浒传》的故事是从宋仁宗这里开始的,前后跨越了六十余年。其实,施耐庵的《水浒传》故事从北宋开国时就开始了。现在的通行本删掉了一大段内容,这部分内容中,着重介绍了两个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宋仁宗找祯。施耐庵说,赵匡胤是道教雷部大仙下凡,属于道家最高权利部门的空降干部。因而,天下是太平的盛世。

而赵祯则是赤脚大仙下凡,是道家的散仙,大概是个体制外的游方道士。两个品级差了太多的道家上仙,对于大宋而言,完全就是两重天地。嘉佑三年(公元(1058),王安石出任度支通判,掌握朝廷财政大权。这一年,王安石上万言书,开启了“熙宁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熙宁新法实施后,招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臣强烈反对,朝廷形成变法新党、反对变法旧党的党争。

史家认为,北宋亡国的祸根之一,就是愈演愈烈的党争。施耐庵早就持此观点,因而,把“熙宁新法”的发轫之年形象的比喻为妖魔出笼,祸害大宋。那么,为什么又偏偏是“洪”太尉放出了妖魔呢?洪太尉的多重隐喻洪信其人并不见诸史册,是个虚构的人物。既然是虚构,那就可以是张太尉、刘太尉,以及任何姓氏的太尉。而施耐庵偏偏选定洪太尉,则是大有深意的。

施耐庵把妖魔出笼的时间锁定在嘉佑三年,以故事本身而言,洪太尉首先隐射的就是王安石。在这一年,王安石提出变法,意味着“妖魔”被放了出来。张天师做了道场后,瘟疫被祈禳,则是表明在仁宗朝变法没能实施,大宋的道家气象还是得以保留,道家散仙赤脚大仙毕竟还是名副其实的道家神仙。在这一回书中,有一个很奇怪的人物出场,就是已经去世六年的范仲淹。

正是范仲淹提议,仁宗才下诏派洪信去龙虎山宣请张天师的。为什么要把死去的范文正公招魂到嘉佑三年呢?因为,范仲淹曾经主持“庆历新政”,也是一个改革家。在范仲淹之前,还有赵哲、文彦博两个大臣建议,以抚恤百姓来消除瘟疫。这两个人中,文彦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十足的守旧派。此人活了九十岁,王安石变法时,也加入到旧党行列,非常激烈的反对变法。

在嘉佑三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以一个改革家和一个保守者来隐喻后来的党争之祸,施耐庵认为,他们都是放出妖魔之人。所以,《水浒传》中无好人。施耐庵并没有抨击变法,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因变法而导致的党争。所以,宋仁宗、王安石、范仲淹、文彦博,等等,出现在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紫宸殿上的所有人,都是“洪太尉”。而紫宸殿,其实就是伏魔大殿。

此事与九天玄女有关九天玄女传授给宋江的天书,施耐庵详细介绍了它的规格:长五寸,阔三寸,厚三寸。在传授天书之前,九天玄女赏赐给宋江三杯仙酒,三枚仙枣。把这一串数字连起来,就是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阶神仙,因为体制外的散仙宋仁宗放走了妖魔,道家高层便要来收伏这些妖魔。但是,道家又不亲自出手,想出了以魔伏魔的招式,从妖魔中找一个人来“替天行道”。

但是,大宋王朝因为失道太久,腐败不堪,九天玄女庙早已失修而尘土飞扬。道也挽救不了北宋的灭亡,九天玄女不过是尽点道家最高阶神的职责罢了,而把主要责任一股脑的推给了宋江。尽管找到了“替天行道”之人,但是,九天玄女知道结局无法挽回。因而,当宋江即将走出九天玄女大殿之时,两个青衣使女给宋江提前模拟了北宋灭亡的最后一幕。

这一幕就是“二龙戏珠”,隐喻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在金国即将大举进攻之前,相互推卸责任,宋徽宗先让位,后南渡,企图与童贯、蔡攸等人到镇江复辟。宋江看到这一幕,正不知何意,便被使女推下了池子。这便是宋江最终的结局:死于北宋亡国之年的帝争。由党争上升为帝争,这就是施耐庵《水浒传》的贯穿思路,也是《水浒传》的核心所在。

作者以大宋宣和年间的宋江三十六人作乱的故事,隐含了自己的创作思想。洪信暗喻朱元璋贯华堂本《水浒传》讲误走妖魔的故事,这一回是“楔子”。洪信放走妖魔后,便“楔出”七十个讲梁山故事的回目。而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才是梁山故事的真正开篇。故事一开篇,作者就告诉我们,历史已经进展到嘉佑三年的六十年以后,妖魔即将出现了。

而领衔妖魔出场的,却是一个不文不武,于梁山故事没有多大作用的小人物:神机军师朱武。这个人物在续书《征四寇》中很牛逼,但在《水浒传》中却百无一能,除了苦肉计、搬救兵两招而外,根本就没有任何智谋,施耐庵说“神机”当另有所指。我们把朱武的名字分开,当中加一个“洪”字,就是“朱洪武”,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施耐庵诅咒大明王朝洪太尉在放走妖魔前,在龙虎山上遇到了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正是这二人与朱武一并出场,很巧妙的照应了放走妖魔的故事。

所以,洪太尉有朱武的隐喻,这就是朱武“神机”的含义。而陈达、杨春直接暗喻朱元璋最得力的两员大将徐达、常遇春。施耐庵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张士诚手下大将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至交,有人说,还是施耐庵的表兄弟。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攻打张士诚。这年九月,张士诚兵败被擒,不久就自缢身亡了。

虽然施耐庵不赞同张士诚的一些主张,但毕竟有过君臣的情分,加之与卞元亨交厚,对朱元璋的不满,便把以洪信加朱武来讥讽朱元璋。同时,张天师出场时骑着一头牛,这也是暗讽朱元璋一个放牛娃竟然得了天下。据考证,施耐庵并非死于大明洪武三年,而是更后大约二十多年时间。期间,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以内阁取而代之。

内阁则是明朝党争之祸的发端,与北宋王朝一样,朱洪武把朝廷带入了导致大明灭亡的党争泥淖之中。因而,施耐庵在“楔子”中借用洪太尉,诅咒大明王朝必出妖孽。施耐庵一语成谶,大明王朝衰败于党争,最终也与宋王朝一样,被少数民族政权所取代。《水浒传》水很深,读到这一层,才真正理解,这样的著作才配得上四大名著的称号。

文章TAG:群侠传伏魔殿金庸少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