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战国风云 中仙怎么得到,哲寮湛氏祠堂落成庆典暨祭祖仪式

战国风云 中仙怎么得到,哲寮湛氏祠堂落成庆典暨祭祖仪式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7:52:3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为什么日本战国统一一个小地方要花二三代?

因为日本战国时代是个高度碎片化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极度依赖武力的社会。这种局面如果类比中国那就是唐末五代,可以说日本人真的是深得我大唐精髓,这股唐味可以说很浓了。唐末蕃镇统帅们最大的敌人是谁?是朝廷?是边境的异族?还是敌对蕃镇?都不是,是他们那些世代为兵将,骄横跋扈的部下们。对外打输了,形式不妙,赶紧宰了主帅换个人背锅。

对外打赢了,用力过猛,当兵的太累不乐意,宰了主帅换个人背锅。蕃帅们天天屁股坐在火山口上,更有些不省心的亲戚部下天天谋算着借着骄兵悍将们趁机取而代之,有些人甚至宁愿去长安养老也不愿干威风八面的节度使就是因为这个。而如果一个蕃帅有心统一实权呢,那就是和整个社会作对,骄兵悍将绝不容忍主帅收权,农民们要么家中当兵要么就是依附兵将,大族更不用说都和兵将们勾连一气,节度使大人想造反不成。

日本武士也是一样,武士们都有自己的私人领地,领地才是他们的根,包括大大小小的土豪国人也是一样。领主带着大家打仗,打输了影响大家领地安全,换一个领主。打赢了,收税多了,大家兵役累了,换一个领主。如果哪个领主想着收回事权财权兵权,那就是造大家伙所有人的反。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所作为,统一某块区域那就得让所有人都满意,保障大家利益的时候大家都听你的,一旦大家利益受损立刻翻脸不认人。

这就导致唐末跟日本战国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崛起的时候大家都为了保全领地望风而降,一旦你试图收回骄兵悍将们的权利,立刻众叛亲离烽烟四起。后唐庄宗横扫大半个天下,兵变一起只能和部下对视而哭,大内义兴,三好长庆横扫近機,结果一个后院起火灰溜溜回老家,一个人还没死就四面火起,就是因为这种社会中所有人都见不得一个强势统治者逐渐剥夺大家的自主权。

唐末要感谢黄巢起义横扫中原,给朱温机会缔造出一个洗干净的汴梁禁军,历经五代的不断加强,到后周终于建立起汴梁禁军集团对所有地方势力的绝对优势,完成中央集权。日本则要感谢近機商业的发展,让信长有能力不单纯依赖领地武士和被他们掌控的土地就能组建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到丰臣德川才算是用废刀,一国一城等等举措完成中央集权。

六国被秦国攻取以后,六国国君的下场是怎样的?

秦国自秦襄公时期成为诸侯国到秦王政继位,期间经过了数位君王的励精图治,实际上到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已经具备灭掉六国的实力,尤其是长平之战之后,秦国鲜有败仗。 但我们通常认为自秦孝公时期开始,秦国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即贾谊说的“奋六世之余烈”,到了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继位,李斯便提出秦国一统天下的时机到了。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迅速肃清国内的不安定因素,除掉作乱的嫪毐和位高权重的吕不韦,开始统一大业,尉缭提出“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外交策略。 于是秦王政在李斯和尉缭等谋臣的辅佐下,继续沿用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于公元前230年开始了灭六国的步伐,一直到公元前221年,前后十年的时间,灭掉了东方六国,那么,六国被灭,末代君王都怎么样了呢? 韩王安秦国要东进灭六国,韩国首当其冲,此时,韩国的末代君主是韩王安,继位于公元前239年。

韩国虽有强弓劲弩,奈何受制于地理位置,和春秋时期的郑国有的一比。韩国无疑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和燕国差不多,到韩王安继位,韩国已经不剩多少土地了。 公元前231年韩王安向秦国献出南阳,秦王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为南阳守。第二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十万大军攻打韩国,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秦国设颍川郡。韩王安被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原韩国贵族反秦,秦国平叛后将韩王安处死。

魏王假三家分晋进入战国之后,魏国最先经由李悝变法强大起来,也曾雄霸战国,只是随着秦赵等的崛起,魏国逐渐衰落,魏安釐王继位后,本可以在信陵君的辅佐下中兴,无奈魏安釐王猜忌信陵君,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以至于信陵君沉迷酒色而死,而魏安釐王也在同年去世,之后秦对魏作战中几乎次次都能夺得土地。 公元前227年,魏王假继位,公元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水灌大梁城,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秦国设郡县。

楚王负刍 昌平君 楚国在春秋时期也曾称霸,算是晋国唯一的对手,但到了战国时期,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尤其到了楚怀王时期,楚怀王受张仪蒙蔽,舍合纵就连横,结果不断挨打,楚怀王更是被秦国软禁致死,到了他儿子楚顷襄王时期,公元前278年,白起攻进了鄢、郢都。楚国再不复从前。 公元前228年楚王负刍继位,负刍也曾取得一点对秦作战的胜利,但到了公元前224年,秦国派出王翦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

杀死楚国将领项燕,楚国大败。第二年,王翦、蒙武率军攻进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秦国设置郡县,楚国灭亡。后,昌平君在淮南被拥立为楚王,占据吴越之地,很快被秦国打败,昌平君兵败自杀。 赵王迁和代王嘉赵国自赵武灵王即位后,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可单独对抗秦国的东方力量,但赵孝成王时期,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因为决策失误和粮食短缺问题惨败,自此赵国再也无法单独对抗秦国。

公元前235年,赵王迁继位,秦国曾两次大败赵国,后赵王迁派出李牧应战,秦国战败,公元前231年开始,赵国出现大地震,紧接着是饥荒,赵国陷入恐慌,于是在公元前229年,秦国再次出兵攻打赵国,秦国贿赂赵王迁的宠臣郭开,散布李牧造反的消息,于是赵王迁撤下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不肯,结果遭到杀害。 第二年,王翦攻打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王迁被流放到房陵的深山中,后,赵国人拥立赵王迁的哥哥公子嘉在代地称王,即代王嘉,代王嘉曾同燕国共同抗秦,公元前222年,代王嘉被秦国王贲俘虏。

燕王喜燕国在战国七雄中一直是个弱国,后在燕昭王时期曾有过短暂的强盛,但只是昙花一现。燕国一直是秦国的盟友,和赵国、齐国都有过长久的对抗。 公元前255年,燕王喜继位,随着秦国不断的兼并灭国,很快便轮到了燕国,公元前226年,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结果荆轲失败被杀,秦王政震怒,随即大军压境,燕王喜献出太子丹首级,但秦国并不会因此而放过燕国,公元前222年,王贲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齐王建 齐桓公曾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然而齐国却并没有一直强大下去,而是很快让位于晋楚,到了战国时期,又不及秦魏赵。但因为秦国和齐国离得远,秦国采取的是“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所以和齐国正面对抗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公元前264年,齐王建继位,前期由君王后摄政,齐国倒也相安无事,但君王后去世后,齐王建任命后胜为相,后胜多受秦国的贿赂,一直劝说齐王建不要搭理秦国灭五国之事。

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有多少个徒弟,谁最出名,四友是指哪四个人?

鬼谷子一一中国历史纵横家始祖,着重于实践。认为一开一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且将其融入于游术之中。主张与人交谈时,或者拨动游说,或者闭藏观其变。游说时拨动对方即为捭之,目的是为了认方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正确地估量和叛断对方,了解实情,据以说而服之;有时候适当闭藏,即表现为阖之,这是为了进一步说服对方而施展的手段。

《鬼谷子》以捭阖反应,揣摩权谋等,较为完整地叙述领导统御,智谋策略体系,倡道谋略为主,兼通军事,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探索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论述劝谏、协商,谈判、建议和社会人际攻关的技巧。因生前隐居清溪鬼谷,经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故自称“鬼谷先生”。春秋战国时期,籍贯尚有争议(楚或赵),是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相传为太上老君谪传弟子,富有神奇色彩人物,甚称“千古奇人”。

文章TAG:湛氏庆典暨祭祖落成风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