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三国 郭淮怎么过,4星郭淮玩魏盾

三国 郭淮怎么过,4星郭淮玩魏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7:47:5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姜维曾经与邓艾的儿子邓忠有过交锋,两人大战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邓忠,一个毛头小伙子而已,但姜维始终拿不下,觉得邓忠枪法“全无破绽”,于是就诈败,放冷箭射之,被邓忠躲过,一枪照后心刺来。情况危急,姜维突然小宇宙爆发,一侧身闪过枪尖,挟住枪头,然后拔剑砍,邓忠慌忙逃走。姜维还曾经与杨欣交锋,杨欣比较弱鸡,姜维一个回合就把他击败了,杨欣逃跑,姜维决定展示一下的射艺,连放三箭,没有射中。

姜维认为不是自己箭术不精,而是弓不好,一怒之下折断雕弓,策马追赶,却马失前蹄,栽了狗啃泥。当然,也不是姜维骑术不精,而是马不好,所有倒霉事都摊他一个人身上了。杨欣返回头来,要结果掉姜维,万分危急关头,鸡血涌头,姜维大爆发,嗖一下蹦起来,一枪戳烂了杨欣的马头,杨欣也栽下来了。这就是鲜明的姜维特色――玩儿的就是心跳。

姜维与徐质交锋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九回中。回目: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姜维北伐中原,司马昭率兵迎战,前锋大将就是徐质,使的兵器是一柄开出大斧。当年赵云特别擅长收拾斧将,如钟绅、刑道荣、韩德、徐晃,赵云对付这些人非常轻松。但姜维明显没有向老前辈好好学习。徐质出马挑战,蜀军中先是廖化来迎,但“战不数合,化拖刀败走”;张翼挺枪再上,“战不数合,又败下阵”。

都不是徐质的对手。姜维也没有把握取胜,就收兵回营向夏侯霸请教对策。夏侯霸评价徐质“乃司马昭手下一勇夫耳!”然后定下诱敌之计,以粮草将徐质诱出大营,徐质抢粮,后方火起,慌忙后撤,姜维从烟火中突然冲出来了,他很聪明,不和徐质硬碰硬,而是先用枪刺倒了徐质的马。众兵蜂拥而上,把徐质大卸八块。姜维与郭淮对战是在本回中。

郭淮收服了羌人首领迷当,带人来诈姜维,到了蜀军中军帐前,突然动手杀来,姜维大惊,匆忙上马逃出,郭淮穷追不舍。要说郭淮的战斗力并不强,连夏侯霸都能打败他,但这次姜维走得急,没有带兵器,腰间只有一把弓,箭都掉光了。所以郭淮就放心追赶。姜维绕山路而逃,郭淮挺枪追之。姜维假装射箭,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郭淮连躲数次,看没有箭到,知道姜维没有箭,就也以箭射之。

后三国的名将郭淮是怎样成为姜维北伐前期的拦路虎的?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在不少人心中的三国故事其实已经结束了。但真实历史显然没这么简单,诸葛亮的北伐志向被其学生姜维所接受,并且在数年后随着蒋琬和费祎两人的相继去世而重新摆上桌面。唯一的区别只是此一时非彼一时,姜维本身的能力和他所面临的三国局势都不足以让他完成“匡扶汉室”这个史诗级的任务。尤其是此时姜维所面对的对手更是如此,虽然司马懿已经去世,但继承司马懿位置的司马师和司马昭也并非易与之辈,尤其是当他们手下拥有杰出的军事将领时,姜维所面临的局面则变得更加尴尬。

在这些人中,除了历史爱好者熟悉的邓艾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郭淮。一,少年良将郭淮字伯济,跟平民出身的邓艾不同,郭淮算得上真正的将门之子,其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是太原名门,长期担任中高级官员。因此尽管不是曹魏起家的嫡系,却也得到了重用,郭淮本人也在汉献帝建安的中后期被举荐为地方官,后来转往军队任职,正式踏上了军事将领之路。

在这里需要多说一句的是,尽管士族在晋代和之后的南北朝开始逐渐衰落为依赖家族血统而不加以自身能力锻炼的废物。但至少在汉末和三国时代,士族对于魏、蜀、吴三个政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就重要在人才的输出上。尤其是在后三国时代,魏和吴的主要官员都有着士族的身份,也就是说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士族的堕落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过程,而是逐渐发生的,从优秀到衰落再到退出历史舞台。

至少可以说在魏晋时代的士族,依然是优秀人才的摇篮和培训基地。郭淮首次出场是在刘备和曹操之间爆发的汉中之战,这场战役中因为魏军主帅夏侯渊被刘备军将领黄忠突然袭击后斩杀的缘故,可以说曹魏一方原本掌握的优势被消耗殆尽,整个汉中军团都处在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长久以来稳坐冷板凳的张郃和一直不被重视的郭淮站了出来,整合了原本士气不振的曹操军与刘备对峙并且一直据守坚持到了刘备的援军到来。

可以说战场新人郭淮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就像一个长久浸润在沙场的老将一样。也因此郭淮因此一战被曹操所看重,调任成了一军主帅。二,西北拒敌曹丕继位,对于郭淮这个没有站过队且底子非常干净的青年将领很赏识,再加上此时的曹丕雄心满满,企图将父辈的老人换下去,采用自己的嫡系来达成统一全国的志向。于是顺理成章地,郭淮开始了自己的新时代生涯,曹丕先任命郭淮剿杀西北地区的土匪和贼寇,再命令他进攻胡人,果然连战均捷,曹丕非常高兴。

紧接着给予郭淮更多的封赏,并且更加亲近和重用,当然郭淮也不是一个只知道战场打仗的莽夫,在清剿异民族以外,郭淮也非常重视笼络人心,经常利用赏赐和怀柔政策来安抚反抗的异族。这种治标也治本的方法也反映了郭淮在某种程度上的内政才能。郭淮真正精彩的表现,还是在后来诸葛亮前往北伐曹魏的过程中,他所展现出来的军事才华。

在这一些列的过程中,面对诸葛亮的攻势,郭淮可能是极少数能够进攻并且取得一定胜利的魏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的固守政策之外,侧翼的防卫和对于后勤粮道补给的安定,基本上都是郭淮保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郭淮的从容配合,司马懿能不能在诸葛亮的攻势下撑住?能撑到底多久?都还是未知之数。《晋书》自然倾向于美化司马懿,但是其他史书的字里行间,实际上还是可以看到司马懿的成功是魏国人才储备的综合体现,以一群中高级人才对抗一个超高级人才还被打的不敢出头,这实在不能算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三,壮志未酬诸葛亮死后,西北地区基本上就交给了郭淮实际负责,当然这也没啥问题。但是关键在于郭淮在后来曹叡病死后,实际上是一个人非常尴尬的人物,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他本身并不能得到曹爽的认可,毕竟曹爽的所谓“改革”本质上就是针对于世家大族,想要从他们手中把权力夺回来。但另一方面,郭淮与司马懿的关系也不甚亲近,长久负责西北防务的郭淮并非司马懿一党人,而他也不会服从司马懿,但另一方面他跟司马懿又有着长久的战友情,这是在共同对抗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所建立的。

在这种两难的状态趋势下,“高平陵之变”对于郭淮来说就只能说是一个中立的事件,反正无论是曹爽赢还是司马懿赢,对郭淮来说都没有直接影响。但郭淮在这件事情上千算万算,算漏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妻子也被牵连了进来。确切地说不是被“高平陵之变”牵连,而是被后来的“淮南一叛”影响。“淮南一叛”的主导者是淮南地区的方面大员王凌,而王凌本人又是郭淮的大舅哥,在他跟司马懿争夺曹魏政权的主导上失败后,司马懿重现了他在高平陵的所作所为,将王凌三族尽灭。

那自然也包括了郭淮的妻子,于是郭淮不得不为了妻子的性命向司马懿低头,司马懿见到这种情况,也不想跟郭淮撕破脸,就答应了郭淮的请求。其实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对司马家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通过对郭淮的威压使得他顺服,从而彻底获得西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主导权,这样司马家族的一大隐患就此解除。后来在郭淮死后,嫡系的邓艾接任,正式代表西北地区纳入了司马家族的直接控制中。

文章TAG:郭淮魏盾三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