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为什么找不到了1360决战洪荒,黄金1340看多

为什么找不到了1360决战洪荒,黄金1340看多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19:46:23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某种意义上讲,元朝之亡,其实就亡在了军阀内斗上面。总的来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时,蒙元政府当时在打内战。朱元璋与张士诚激战于苏州城时,蒙元政府当时在打内战。朱元璋派遣汤和逼方国珍归顺时,蒙元政府当时在打内战。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北伐时,蒙元政府当时在打内战。当大明的北伐大军拿下大都城后,蒙元政府当时倒是没打内战了。

清缅战役缅甸用了燧发枪打得当时只有火绳枪的清军落花流水,为何乾隆拒绝使用燧发枪?

燧发枪在清缅战争时期,作用没有那么大。清缅战争,一共有四次。第一次爆发于公元1765年。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缅甸的贡榜王朝,正处于王朝上升期,综合国力虽然不如清朝,但缅兵的武力不弱。单兵素质虽略输于清朝精锐,但完虐绿营兵。清朝刚刚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武力也在极盛水准。但清军不同部队的战斗力差异很大。

云南绿营兵可以用乌合之众形容。对于清朝,缅甸有一定了解。但对缅甸,清朝上下并不了解。乾隆一直认为,缅甸,西南蛮夷小邦尔。缅军?小邦之乌合之众尔。对付小小缅甸,还需要调精兵上阵?用不着!只需遣云南绿营就够了。只要天朝大军一到,缅甸的渣渣们自然缴械投降,轻松解决问题。总之,乾隆极为自负,他是在一种搞不清楚状况的情况下,发动了第一次清缅战争。

至于战果,清军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第一场战斗,数千清军围剿几百缅兵,结果让人家跑了。云贵总督刘藻脸上无光,只好上奏撒谎道“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几个月后,没有损失的缅兵卷土重来。这次缅兵深入云南腹地,攻打思茅(普洱),还曾一度宣布,车里土司(西双版纳)的地盘纳入缅甸领土。丢失国土,这是死罪。刘藻为了掩盖先前的谎言,只得急派七千人围剿。

结果兵力占优的清军,居然被缅兵反包围。无奈之下,刘藻只好又增兵。缅兵看清军数量实在太多,便战略性后撤。清军弄不清楚情况,以为缅军大溃败,就火急火燎的追杀。然后,就中了缅军埋伏,死伤惨重不说,还折了好几员将领。这第二战,清军有明显伤亡。刘藻的谎言自然是兜不住了,他只好跟乾隆坦白,承认自己败了。乾隆一听就勃然大怒,将刘藻降为湖北巡抚。

而刘藻受不了打击,自刎身亡。通观第一次清缅战争,可以发现,清朝败于自负。连对手的底细都搞不清楚,就敢派一帮地方团练水平的兵去打人家的特种兵。比对手多十几倍兵力,还能被反包围。这要是不败,都没天理了。公元1766年,乾隆改派陕甘总督杨应琚任职云贵总督,负责对缅工作。杨应琚上任后,趁缅甸主力攻打泰国,主动收缩之际,出兵攻入缅甸。

经过数月,将缅属整欠和孟艮两个土司领地占领。云贵方面的官员一看,战果居然辣么大,便纷纷建议杨应琚上书乾隆,对缅重新开战。看到杨的上书,乾隆本不想搭理,因为当时大小金川土司又造反了,搞得乾隆很头疼。但乾隆又不想打击杨应琚的求战热情,便只好原则性的同意杨应琚出兵,命杨在少花钱和少用兵的基础上,把事情办妥。

杨应琚收到旨意后,调集一万绿营兵,对外号称“发兵50万,大炮千樽”对缅开战。第二次清缅战争爆发。这一战,可以视为第一次战争的翻版。清军又是有大脸,现多大眼。起初,清军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招降缅北的蛮暮土司和木邦土司。但不久后,缅甸从泰国调三万兵回援,战况瞬间就急转直下了。因为缅军根本就不按清军的套路打,清军的主力在蛮暮土司和木邦土司辖区,等着缅军来决战。

而缅军则集中于西线,沿独龙江北上,直插腾冲,抄了清军的后方。在清军主力方向则只留六千兵力陪清军玩。对此,杨总督毫不知情。等他知道时,缅军已经拿下了腾冲。并且最要命的是。即便是清军主力方向,清军也吃了大亏。四千清军与缅兵对垒,缅兵的英制燧发枪,无论是射速、火力、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都远胜清兵的装备。清缅两军交战四日,虽然互有死伤。

但明显清兵伤亡较大,首先感觉挺不住了。这个时候,包抄的缅军开始南下,杨总督此时得知,急忙派人去堵。但堵不住,清军又是以一场大溃败而告终。前面说了,缅军主力此时在泰国,所以回援的缅军看到清军退却后,便主动求和。结果杨总督要求缅甸递交降表,称臣纳贡。缅甸方面当然不同意,于是双方再次开战。开战后,清军后路又被缅军抄了,清军狼狈撤回云南,而缅军四千余人则突破边境,攻入云南腹地。

文章TAG:13601340看多洪荒决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