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高考填报志愿用户名写什么辽宁,免费教你填报志愿

高考填报志愿用户名写什么辽宁,免费教你填报志愿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7:42:0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先检索第一名考生的第一志愿,符合条件则录取。再检索第二名考生的第一志愿,符合条件则录取。依次进行。若进行到中间某考生甲时,第一志愿专业已经录满,那么就把第二志愿当作第一志愿,同时将其高考分数减去3分,再将该考生与后面的考生重新排序。然后依次检索录取。若检索到甲考生时,第二志愿也已经录满,那么就将甲的第三志愿当作第一志愿,但同时会把其成绩再减去3分(相当于在高考分数基础上减了6分)重新排队。

这样直到所有考生录完。这种录取方法的好处是优先考虑分数的同时兼顾专业,让分数较低的考生也有了选择好专业的机会。经上是所有高考志愿录取过程中的规则。填报志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每个考生都要慎重对待。已经付出了十年努力,不能因志愿的失误而留下遗憾。四、填报志愿建议下面是我认为较好的做法(先准备一个空白本,以下内容中的写下是指用笔写在本子上)。

1、第1页,写下自己高考成绩,根据自己高考成绩查省排名并写在成绩后面。再根据省排名确定可录取高校大致分值范围,写在成绩下面的空白处。2、第2页,写下自己的专业兴趣,按从高到低顺序写。3、第3页,顶行写第1兴趣专业。然后去查阅资料,把有该专业且在预估可录取范围内的学校写下来,一个学校占1页。按录取线从高往低排列,学校下面先写下你最喜欢的专业及录取分。

然后也要把该校其它分值相近的专业也写下来,并把录取分写在专业后面。每一所学校都这样写。4、在第3点写完之后,再在后面一页开始写第2兴趣的学校。写法如第3点。直到所有专业兴趣都写完。5、然后一个个学校和专业去查往年录取情况,包括录取人数、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这些都写在每个学校对应专业后面。6、再去查阅学校和专业相关评价。

最好到该校贴吧中去查去问。以及咨询相关高校学生。7、先在所有学校中进行取舍,再在专业中进行取舍。留下近10所学校供选择。再细致对这些学校进行比较。可以打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问一下录取可能性,及专业情况。8、最后定下6所学校填进志愿。9、千万千万要记得勾选服从专业调剂。10、这种事不可能100%精准,做到心中无悔就好。

孩子填报高考志愿,家长该不该干涉?

孩子填报高考志愿,家长该不该干涉

高考填报志愿家长不应该干涉,但一定要帮分析、提建议。1.志愿是考生的志愿,上大学是考生去上,这些家长都替代不了。2.高中毕业了,孩子一般都成年了,他们都有自己的思考,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定的想法。填报志愿,决定着他以后的进一步成长,关乎着他以后的就业,这时的孩子应该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3.但家长一定要帮助他们反复分析,结合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今后的就业方向及其社会现实深入分析,提一些建设性或参考性的建议。

因为他们虽已成年,但是社会阅历基本没有,心智还不成熟,甚至理想还比较模糊,家长可以在分析中给他们一些方向性甚至细节上的志愿参考。还有,比如志愿选择时对于城市、大学、专业之间的关系,没有家长的分析,小孩可能考虑不到或者难以把握。总之,作为家长,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一定要站在小孩的角度,结合自己的阅历和经验,给孩子一些有用的参考,但最后的决定得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能干涉甚至包办。

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专业 学校”,要不要捡“冷门”专业?

2019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2021年重庆、湖南、广东、江苏等八个省市实施“3 1 2”模式新高考,其中重庆、辽宁等省市实行“专业(类) 学校”的平行志愿模式,相当于“1个专业 1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具体到某所高校,在某个省市开设有多少个招生专业(类),那该学校就有对应的多少个志愿,完全不同于往年的“1所学校 6个专业”算作是一个志愿。

不再享受调剂的“专业 学校”平行志愿模式那么,在“专业(类) 学校”的平行志愿模式下,高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不要去捡“冷门”专业?这必将成为考生、家长非常纠结的一个问题,学校至上?还是专业第一?在传统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下,有专业服从调剂的设定,虽然自己选择了自己愿意接受的6个专业,但是,如果这6个专业都无法录取的话,自己服从专业调剂,会被调剂到自己不太愿意读的“冷门”专业,但那个并非自己的完全自愿,而是学校调剂的结果,但新高考模式下,“专业(类) 学校”志愿填报模式,没有了专业调剂的空间,除非自己主动选择,两者的区别非常明显,要不要捡“冷门”呢?2020年录取完成后,重庆大学披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学校去年招收新生6200多人,其中有将近9%的考生被专业调剂录取,也就是说,这一部分考生没有被自己所填报的专业录取,而是学校调剂的专业。

同批次的最低录取分,大部分也是生化环材类专业,肯定有考生被调剂进入了这些“冷门”专业中。而2021年的重庆考生,则不会再享受到重庆大学调剂录取的“好处”,你填报什么专业,一旦被调档,那么就确定了专业,没有调剂空间。这种模式的专业录取,带有一定的刚性,考生一定要提前对个人的专业规划进行详细准备。何谓“冷门”专业?笔者在多个场合都说过,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专业来说,都不存在“冷门”之说,只存在招生规模大小之别,招生量大的专业,看起来招生的人数多、报考的人数多,处处看到是拥挤的现状,所以热闹;而所谓的“冷门”专业,招生人数很少、报考人数也少,呈现出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状态,给人以冷清无人报考之感。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计算机类专业全国每年招生达到20万人及以上,而作为一个学科门类的农学门类,全国招生人数仅仅有7万人,其中包含了43个专业,而计算机类仅包含18个专业,以农学的42%的专业数量、招生人数却在其3倍以上,如果具体到某个专业来看,这个冷、热异常分明。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就明白,冷热专业的区分,在于整个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需求量越大则热度相对越高。

反之则越冷,比如往年盛炒的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全国仅招1人,还有比这专业更冷的吗?估计很多人说的四大坑专业也没有这么冷吧?冷门专业值得报吗?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对于这些“冷门”专业,要不要捡?其实,这就和填报志愿的考生密切相关了,和考生职业目标相关的专业,就不叫“冷门”,比如说,某个考生家庭所有成员都在化工行业就业,而考生自己也喜欢化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目标也和家人们一样,从事化工行业的相关工作,那么对于这位考生来说,化学专业就是他自己的热门专业。

我们再来看一个分析,虽然网络上一片警告声,不要去填报生化环材这些四大坑专业,可为何一旦轮到学校层级排序时,排名较高的学校的生化环材专业的录取最低分要高于排名较低的学校的大部分专业录取分呢?这似乎说明了,在学校等级面前,生化环材就不再是坑专业了,而是“好专业”,只有在同一所学校面前,生化环材才是工学门类里面的坑专业,不是吗?所以,专业无冷门,而在于考生自己是否拥有清晰的定位,如果有了清晰的定位,那么符合自己的那个“冷门”专业,一定要去捡起来,甚至去抢;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定位,那么即使喊你捡,也不要动心。

文章TAG:填报志愿用户名高考辽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