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寒假自主招生辅导班提前报满,自主招生辅导什么意思

寒假自主招生辅导班提前报满,自主招生辅导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12:11:1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高二辅导班,高二学生应该如何提前准备自主招生?

辅导学生自主招生哪家机构好

您好,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自主招生。2000年之前没有自主招生,那时候考大学,几乎全靠裸分,升学途径单一,后来很多高校陆续向教育部反应,想通过它们自己的方式招它们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或者在校内外比较积极,实践能力强,或者参加各种比赛,特别是五大学科竞赛,当然也包括一些杯赛(语文报杯、叶圣陶杯、培文杯等等),通常情况下这些孩子,学习成绩没有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们成绩优异,但是等上了大学,扎实的综合能力或者丰富的比赛经验让这些孩子更容易受到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的认可!高校愿意要这样的孩子,也愿意给这样的孩子适当的降分,十分也罢、二十分也罢,有了这些降分,他们更容易上到名校,也就开辟了出高考之外的另一条升学路径!从先前的3所院校(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航)到现如今的90所院校,数量的增多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对于这种升学路径的认可。

现在自主招生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以前只是高三的孩子去准备,有资质就参与,没有资质就放弃,现在已经逆推到了高二和高一,那如果是一个高二的孩子该如何准备呢?首先要区分文理科,文科生要突出人文素养,语言能力。第一、可以准备英语、语文类奖项,英语类奖项主要有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新概念英语、21世纪英语、外研杯等;语文类主要有语文报杯、叶圣陶杯、培文杯等。

当然因为文科类奖项本身就偏少,所以第二需加以相关的佐证材料,比如学校社团活动、校园文艺活动、模拟联合国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当然也可以大量的发表文章,杂文、散文、小说,无论在杂志还是在报纸,都算是一种沉淀,证明孩子较强的综合能力。如果是理科,可以准备的奖项和活动就多了,首当其冲的是五大学科竞赛,乘着高二还有些许时间,不像高三那样紧张,可以多参加比赛,我每年会带不少学生,有些高三的孩子很懊恼为什么在高二的时候没有人提醒他去参加某某比赛,那时候参加与不参加完全看心情,现在高三了没时间参与,主要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高二有精力还是应该参与,获不获奖权且不说,这种难得的比赛经历,和强者对决的心态的树立对于以后的成长都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除了比赛以外还可以参与一些兴趣课,如果学校没有这样的课程,那就参与校外的各种活动,比如机器人大赛、模型设计、小语种培训、手工制作,发明创造类,如果用心整理,这些材料都会成为叩响名校大门的敲门砖,但是因为准备周期比较长,所以得高二,甚至高一就得准备,高三完全来不及,在我们专业的老师看来,这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现在不少省份有了另外一种升学路径,叫“综合评价”,当然不同省份“综合评价”院校的参与度也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就像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圳北理莫斯大学等等,这些学校采用了类似“631”或者“73”的制度,以“631”为例,60%是高考成绩、30%是面试成绩,10%是会考成绩,如果您有时间,就多参与、我觉得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决胜千里!加油!!!。

据北京日报报道:自主招生成京内校外培训机构新噱头,收费高昂。你怎么看?

7天5000元,包吃住吗?如果包,那么真心不贵!起码在我看来这可比一般的旅游经济实惠的多了。也比那些各种各样的“游学”实惠更多。只不过这么多人的集会难道不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吗?这毕竟不是什么“官方”的活动,而且各地也有相关的规定。只要不违规我觉得就没问题。比如今年寒假华杯赛组委会举行的“研学行”在各地开营,但是刚开始就在某城市被禁了,而其他的城市继续。

再比如这两个关于信息学的“冬令营”。我就很奇怪一点——明明人家是给要参加自主招生的人一次学习的机会,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不去关心关心“自招”本身,反而去盯着这些机构挣多少钱?这跟“减负”有关系吗?还是跟你们眼红有关系?请问这点费用对有些人来说不过就是一次短途游、一顿饭、一次购物……人家愿意用钱买学习,有问题吗?我就不明白了,怎么就是得罪这个北京日报的记者了?这记者什么文凭?参加过竞赛没?参加过自主招生没?学过竞赛没?还“暗访”!你咋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去访啊?你看看人家,没人报道不是一样自己发推送、做宣传了?还用等你们暗访吗?动辄几万块的“游学”不去报道,还一个劲的去折腾这些愿意学习的学生们,这些记者这真心是“毁人不倦”了!。

文章TAG:招生自主辅导班报满寒假寒假自主招生辅导班提前报满自主招生辅导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