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西厢记有什么突破,论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突破

西厢记有什么突破,论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突破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11:02:2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西厢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新的爱情观,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挑战,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西厢记》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通篇词句文采华丽,用词考究,读起来余韵醇厚,满口生香,描写人物生动细腻,栩栩如生,剧中人物各具特色,符合人物身份和时代特点。如老夫人的顽固势利、老辣深沉、忘恩负义,张生的恃才放旷,痴情风流,崔莺莺的欲迎还羞,胆小娇懦,小红娘的机敏刁钻,大胆仗义,都被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

如果《西厢记》圆满结局,张生娶了莺莺,会纳红娘为妾吗?

这是一定会娶的。理由有四:1、莺莺喜欢张生 ,红娘是莺莺的丫环,能得到莺莺的满意,自然与莺莺有不少共同点,属于一类人,莺莺爱张生,红娘岂能不爱,怕是更爱。2、张生文雅俊秀,口吐珠玑,一方才俊,女人见了,无不心往,小姐皆有心,丫环岂无意,只要张生一句求爱语,那红娘岂不象范进中举一般,高兴疯了。3、红娘不惧老夫人责怪挫合小姐与张生成了好事积极性可谓甚高,一是搏得小姐欢心,也是为了自己今后,见了张生这样珠玉般的人物,极力促成,决不放过。

《红楼梦》中,宝黛为何共读《西厢记》?共读对二人有何意义?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确实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画面。然而,在楔子中,开卷就告诉读者,小说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的一段故事。因此,对共读西厢(书中写的是《会真记》)这个美好而浪漫的画面,就必须进行一番细致的研究与探讨,看看这个画面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真事没有。幸亏在小说的第二十三回至二十七回有一个流水账式的时间记录,当我们把这个时间记录的脉络捋清捋顺之后,就会发现,在这个浪漫的画面背后,是一个腥风阵阵,白骨累累的翻天覆地的惨剧。

下面我们不妨对这个时间记录进行一些梳理:在宝黛共读“西厢”的二十三回,书中写道:“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浣,即中旬。“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指的是三月十一日,还是三月中旬的那一天呢?暂且不作定论。这天除了宝黛共读“西厢”外,至第二十回,还是这一日,宝玉和贾琏踫见了讨差事的贾芸,随后贾芸从醉金刚倪二那里借得了十五两三钱银子。

这是笫一天。笫二天贾芸用借来的银子买来冰麝,送给凤姐后,在外书房见到丫鬟小红。第三天,贾芸从凤姐那里获取了在园子里栽树种花的美差;小红替宝玉倒茶时提到,“昨儿有个什么芸儿来找二爷……”接着被提水回来的秋纹、碧痕“下流”“巧宗儿”地骂得“心内早灰了一半”。第四天,已是第二十五回,宝玉闷闷的“装着看花儿”,远远地看见了倚在栏杆上出神的小红;闷闷的小红在去潇湘馆取喷壶路上,则远远看见了种花的贾芸。

文章TAG:西厢记突破王实甫思想西厢记有什么突破论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突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