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15岁始读书的孔子,孔子 念书干什么 当官 当官干什么 读书

15岁始读书的孔子,孔子 念书干什么 当官 当官干什么 读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04:32:4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并且,图书馆比较安静,看书的心境也不错。不像在其他工作单位,嘈杂的工作环境,想捧本书都难。书店,也有很多书,但是在那里工作,需要接待顾客,没有多少时间能用于自己读书的。经常读书,可以做个阅读推广人。写写书评,既能满足自己读书的爱好,又能取得稿费收入。如果对自己的声音自信的话,还可以当讲书人,讲书人现在各大读书平台都需要。

如果能因此做个自由职业者,是挺不错的选择。读书读多了,就该尝试著书立说,要不,有点可惜。所以,很多读书人会写作。当个作家,是很多读书人自然而言地选择。读书读多了,还可以当个学者。当学者,不一定就得在高校,或是研究机构,只要学识好,即便是在民间,也不怕不发光。持续专注于某个领域,在某个领域深耕细作,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另外,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报纸杂志编辑、出版社编辑这两个职业,不过,我个人不大看好这两个出路。喜欢读书的人,一般文笔会好,会胜任报纸杂志编辑、出版社编辑这样的工作岗位。但是,取得这样的工作之后,能否还有时间和心情再读书就不一定了。我就认识一位出版社营销策划编辑,她说自己压根就没时间读自己单位出的书。后来,她离职了,才有空翻翻从前出版社出的书。

孔子做过哪些官?最大的官是什么?最高俸禄是多少?

孔子一生真正做官(古称出仕),也就五年时间,而且是到51岁才有了机会出来做官。先后担任过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兼摄相事,最大的官就是大司寇兼摄相事。那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官呢?做得怎么样?孔子到了51岁才出来做官,一开始被任命为中都宰,中都是鲁国的一个邑,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中都宰也就相当于县长,孔子上任仅一年时间,中都这个地方就得到大治,社会安定,男女别途,道不拾遗,四方则之。

孔子的政治才干引起了鲁定公的注意,第二年就升任小司空,主管鲁国的土木工程事务,但是个副职。虽然说是副职,却是中央官员,中都宰是地方官。孔子担任小司空的时间很短,但他秉持以礼治国原则,纠正了一些违礼,非礼的行为。同年,孔子便升任大司寇,大司寇是鲁国的最高司法长官,负责社会治安、刑狱、纠察等事务。本来大司寇这类高官,孔子以前都是由鲁君同姓的卿大夫出任,孔子以异姓平民担任,在当时引起了震动。

在大司寇任内孔子做了三件大事:1.杀少正卯(我的另一文章专门论述过,在此不赘言。)2.夹谷盟会孔子以大司寇兼摄相事的身份,陪同鲁定公参加了齐鲁两国的夹谷盟会,因为孔子的机智勇敢,粉碎了齐国想挟持掳获鲁定公的阴谋,并成功要回了曾经割让给齐国的三块地方,取得了这件外交的重大胜利。3.堕三都即拆除了在当时把持鲁国朝政的三桓的大个大邑的城堡的城墙。

当时已经成功的拆除了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郈邑,在拆除孟孙氏的成邑时,遭到了孟孙氏的反对而失败。孔子任大司寇兼摄相事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打击了三桓家臣,其次削弱了三桓权势,大大加强了国君的权力。但是也引起了三桓的警惕和不满,最终导致孔子出走。那孔子做官时的最高俸禄是多少呢?从后来孔子周游列国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在鲁国做官有俸禄多少?)孔子回答:奉粟六万。

孔子的做官准则是什么?论语尧曰篇可否视为孔子做官的准则?

孔子做官的准则,尽在论语之中,尧曰篇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孔子做官的的行为准则。请看其中的原文:“君了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谈,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宽则得众,信则民任”。这几句话的译文是:君子要给老百姓以恩惠却无所耗费,使老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产,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这是孔子为官从政的要领,是他政治主张的基本要求。是孔子德治、礼治社会的独到主见,在今天仍不失重要的借鉴价值。《论语》全书中有关治国安天下的思想,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孔子曰:“不知命,无以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译文是:不知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明白他人说的话,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这一章是孔子再一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孔子谈论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造就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帮平天下的仁人志士。虽说不是一部《论语》治天下,但是论语的思想学说,对于一个人的参政议政,确实有着很好的启发和吸取精华的一面。虽说《论语》的思想学说,不能成为当今社会的主体文化,但是这种文化仍然值得我们的传承和发扬。

文章TAG:当官孔子读书干什么岁始15岁始读书的孔子孔子念书干什么当官当官干什么读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