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教你赏析古诗的语言美,萧萧写出什么的情态 滚滚

教你赏析古诗的语言美,萧萧写出什么的情态 滚滚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4:44:4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杜甫为什么说“无边落木萧萧下”,而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

《钱塘湖春行》中的首句算对仗吗

路过。我必须强忍悲痛含泪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其实参阅了其他全部回答,希望能找到观点跟我保持高度一致的回答,那样的话,我就可以偷一下懒,就不必劳神去写一篇高度雷同的回答了。遗憾的是,通观前面所有的回答,竟全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为诗圣杜甫感到无比悲痛,也为他的名篇《登高》感到悲痛。《登高》的全文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七律是杜甫在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寓居夔州时所作。当时正值秋季,万物萧条,诗人恰又老迈多病,此时登高望远,意在排遣心中的烦忧,却不料所望远景反倒是勾起了诗人更多的愁苦。诗人登高,看到的是长江上的景色。

众所周知,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通道。大件运输,特别是西南地区盛产的木材,都是走长江水道,抵两湖境内后,再由陆路运输北上中原等地。无边落木萧萧下,指的是长江上放江排的壮观景象。江排就是指长江上沿江而下的木排,壮观中暗藏着凶险,稍有不慎,木排上放排的人便会遭遇不测,也给沿江过往船只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上图为证,看看放排时的盛况:像图中这样的木排体量,在古代的长江上只是小儿科。曾有史书记载,长江上的木排,在高峰期可绵延数十里而不见其尽头。我本人小的时候,也曾亲眼目睹过砍伐自秦岭的木材顺嘉陵江而下的壮观景象。而嘉陵江在重庆汇入长江,再往下走,就是夔州。我曾经在想,杜甫看到的木排,会不会是从嘉陵江放下去的呢?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后,紧接的是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的凶险呼应了落木的凶险,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造就了无边落木的磅礴气势。造成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是由诗人所处的观景位置、长江在夔州境内的巨大落差共同实现的。一个“来”字表明诗人站在下游往上游看;一个“落”字写出了长江奔涌出盆地时形成的巨大落差。这两句明面上写景,实则是暗喻诗人自身命运的凶险:多病、潦倒、年迈、客居他乡。

即使是在社会保障比较完善的今天,一个人身上兼具以上全部关键词,也是凶多吉少的。杜甫之所以被称作诗圣,除了他为民请命,讴歌社会底层的疾苦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尊敬外,主要是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写实见长。所以,落木就是落木,不关落叶任何鸟事。况且,在秋季的长江两岸,其实仍然是山林葱茏墨绿,鸟鸣猿啸,跟北方的秋季完全是两码事。

对了,昨天有网友在质疑某“著名诗人”怎么可能在冬天种蔬菜,我无言以对,只好站在自家楼上随手拍了一张照片给他看,告诉他那个“著名诗人”确实没有说谎。咱这里都入冬了,还照样山青水秀。目测我家所处的位置,跟那个“著名诗人”家所处的位置,在同一个纬度上,并且是在长江以北约200公里的地方。所以落叶跟长江边的大多数野生树种没有多大联系。

文章TAG:语言美赏析情态萧萧古诗教你赏析古诗的语言美萧萧写出什么的情态滚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