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如何使家庭内部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成员如何保持教育一致性

如何使家庭内部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成员如何保持教育一致性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29 16:41:0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家庭大量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养成学习习惯和兴趣,而非一味地抓文化知识学习。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你们不同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就不去做。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何做到有机衔接?幼儿是家人的心肝、是天是未来。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不仅将人格发展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阶段,还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从新生儿到成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也就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婴幼儿教育 从新生儿到1.5岁左右的属口腔期。孩子完全处于最原始状态,而且原始性主要集中在口部。

从口腔中获得快感是孩子的特点。恰当地控制吃奶、吃饭是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睡,既要照顾孩子的快感满足,又不能一哭就送上奶或饭。使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儿童教育 从1.5岁到3岁,属于肛门期。此时的孩子对粪便排泄能获得快感,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多对幼儿的便溺行为订立规矩,加以训练,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从3~5岁,属于性器期。孩子从开始时认为男女是一样的到不一样的认识,有恐惧也有疑问。此时,是角色认同的大好时期。少年教育 从6到12岁,属于潜伏期。孩子朦胧中产生道德感、美感、羞耻心理,害怕被别人厌恶等的心理力量的得到快速发展,是人压抑产生的开始。此时,应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用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转化压抑或升华道德感和美感。

生殖期是青春期到成年期。孩子的思维、性格逐渐成熟阶段。中学生教育所以,从弗洛伊德人的人格、心理发展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是根据孩子每一个阶段成长需求和特点进行教育的。家庭大量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养成学习习惯和兴趣,而非一味地抓文化知识学习。从新生儿到成人,是一个抱着走路、牵着走路、拉着走路、看着走路的发展过程。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才能使孩子进步?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中国人普遍的信仰!那么怎么样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进步呢?我先讲一个身边的例子,我的堂弟15岁,马上就是初中毕业了。他妈妈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做作业的时候坐在旁边盯着看,做不出来就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做这么慢。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就要问邻居的小孩考得怎么样。回到家就对堂弟说,你看某某,英语考了110几,数学考了。

100多,你呢?读书读个什么鬼啊!周末有一天半时间是在补习班度过。有一次他妈妈发现他躲在被子里玩手机,手机都把它摔碎了。结果两个人打大出手。但是在生活中,却对堂弟无微不至,吃好的,用好的,十指不沾阳春水。我看着我弟,真心觉得好可怜。其实这样的情况出现在生活中并不少!中国的家庭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所以一直在探索怎么样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一个优秀的孩子是独立的,有责任意识,生存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交能力。最近读到《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沙拉培养亿万富翁的手记。书的内容有些杂乱,但是整本书的教育理念真的是值得学习。本书主要是从三个层面来讲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是,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二是,延迟满足。三是,放弃过度抚养孩子,实行慢养孩子。

1⃣️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给孩子灌输“不劳无获”的法则。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不要认为做家务耽误孩子写作业,怕孩子做不好。做家务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基础,让他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为这个家庭出力。为什么我们会在新闻里看到,十岁的孩子觉得自己不配有那样的父母,就是因为家长事事代劳,孩子养成对家长索取的习惯。

应该让孩子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有机会的话让孩子看看父母是怎么样辛苦工作的。这样更有利于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2⃣️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当孩子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等待,针对年龄小的宝宝,延迟满足的时间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两天。针对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完成相应的任务再来满足孩子的需求。面对孩子哭闹任性时,最好是从一开始就冷静且坚决的对待孩子。

李枚瑾教授曾介绍了一种方法,就是把孩子抱到一个房间里,和孩子面对面的呆在一起,把门锁上。不要让家里的其他人参与。任他哭闹,等他哭够了,给他擦把脸,给予一些爱的关怀,以为你会满足他时,温柔且坚定的告诉他不行。有过几次之后,孩子渐渐会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那么延迟满足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好处呢?这对增强孩子的韧性是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的。

孩子只有经历过挫折教育,才能更长更远的走向以后的人生。3⃣️实施“慢养”。所谓慢养就是迎合孩子的成长需求,注重孩子心灵的成长,以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不要整天盘旋在孩子身边,问他吃饱没,穿的好不好,完全忽略自己的生活,围着孩子团团转。父母应该是以一个朋友的角色陪在孩子身边。倾听孩子的内在需求。

在孩子面对苦难时帮孩子理清思路,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帮他解决。对孩子的成就及时做出反馈,给予适当表扬。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监视,给他一个独立的空间。开阔孩子的视野。孩子其实是独立的人,作为父母的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孩子身上。这样往往适得其反。作为父母不能一辈子在孩子身边,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生存的能力以及传递给孩子良好的价值观。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在困顿和摸索中相亲相爱我们是爱孩子的,但我们的爱有偏颇,有条件,有对自己的不满,还有对自己的无奈。父母在一步一步的摸索和困惑中解决问题,面对新生问题。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时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也就是父母和孩子出现的问题。

人是复杂的,问题也就不简单,不同的父母和孩子面对自己独特的问题,艰难前行寻找答案。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大多都在父母身上。不同的父母自己的问题又引发多样的家庭教育难题。大致来说就有这么几种。一种父母,用自己的整个人生治愈童年的伤,也给孩子带来一生的痛。韩国多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就反映了这个问题。她们控制不了自己,把自己的不幸强加到孩子身上。

这样的父母由此而带来的家庭问题,是孩子的噩梦。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会养成极端的性格,要么乖顺似小绵羊任人欺凌,要么完美地继承家庭暴力,成为一个粗暴而又残忍的人,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初生的孩子是一张无暇的纸,他们的父母为他们留下了难以清洗的污渍。一种父母,人性的劣质全都在他们身上。好吃懒做自私成性,他们没有家族的概念,没有家庭教育的想法。

他们认为孩子就是要自生自灭的,没有提供良好的教育,没有端正的品行做榜样。幼小的孩子可怜巴巴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导,只能依有自己生长,长成啥样就啥样,像那从没有动过刀剪调理,也没有吸收雨露沃肥的树苗。这样的家庭,孩子的成长是艰难的。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些孩子的身影。现在很多的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分开,他们谁都不愿意带着孩子在身边,谁也不愿意为孩子过多的付出,孩子只能由老人照顾,更有甚者让孩子自己生活,委托邻居不时照佛。

大多数的父母,他们爱孩子也教育孩子。只是,我们唯一最重要而最没有经过培训的身份就是父母。看着他们软软暖暖在怀里依偎呢喃,我们下定决心要做个好父母,勤勤恳恳照顾和培育他们。奈何谁都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做,也没有哪个学校哪张证书是为成为一个称职的父亲或母亲而取得。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我们束手无策,我们无可奈何,即使听了几节育儿课,读了很多教育专著,我们还是搞不定自己的熊孩子。

大多数的父母属于这种类型,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带着满腔热忱和孩子不断出现的问题。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孩子还是叛逆不羁,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孩子敏感自私,不注重他人的感受,不能体谅父母等。面对这些出现的家庭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所有为人父母都是为了爱,为了成全自己的生命。

请不要把养育的艰辛和无奈强加到孩子身上。父母迎接孩子的到来,是为了丰盈自己的人生,使自己不至垂老之时遗憾愧悔。所以,我们该有这样的自觉,以更客观的态度看待亲子关系。不要还没付出就想回报,不要刚想伸手又怕无报。放手爱,无所求,让孩子自由无压力生长。其次,承认他们的独立。独立而完整的人,尊重他们的小情绪和个性的差异。

父母往往有太多的人生经验需要传授和让孩子继承,太多无用却又强迫。不要把孩子牢牢地攥在手心,大胆放开手,教会他如何选择,然后适当指点。不要包揽和规划孩子的整个人生。他们有自己的时代,有自己更精彩的人生,比我们的炫目。别怕孩子跌倒,鼓励他们走出去,然后父母只需站在身后注视即可。再次,正确的价值观能让孩子走的又稳又远。

教会他们爱、宽容和慈悲。爱世间万物,爱自己的优缺悲喜。心中有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到人生的哪种境遇,他总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开怀大笑,也能在阴云密布的天气闲庭信步。宽容,有句话说的好“睡前原谅一切,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宽容是种智慧,带着这种智慧前行,孩子会有更多坦途。爱的最高境界是慈悲。还有奋进,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唯有奋进才不致使人堕入无知愚昧和贪婪。

读书阶段,努力追求进步,实现自己的目标。父母为孩子制定规矩,让他们明白“无规矩不方圆”。孩子的每一次懒惰,都会让学业下降,家庭教育出现的根本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战胜懒惰,克服贪玩,改正错误。青春年少,接触的事物变多,繁华世界最容易迷失忍心。家庭教育的主导变成怎样规避人生风险,正视自己的实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前进的事业,父母便要时刻警醒不要迷失自我,责任重于一切。家庭教育没有终点。面对出现的形形色色家庭教育问题,我们应该从他人的血泪经验中提取经验教训,选择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式。一边在教育中前行,一边在前行中困惑。只有每个父母都精心经营自己的生活,为孩子树好榜样,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爱自己爱世界,孩子才能无忧成长,家庭教育问题也会越来越少。

怎样才能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我是一线数学教师、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5岁女儿的父亲,对此感悟颇深。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孩子首先是在家庭中诞生并成长,父母即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睁开那双朦胧在小眼睛开始,孩子便开始学习了,人生的第一课便来自父母的关爱。父母对子女关爱多,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亲切,在成长的道路上便相对顺利得多,许多学习上的习惯培养其实都源自于家庭教育。

我所带的班级中,观察到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背后几乎都有较为严重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父母一方甚至全部不在身边陪伴,父母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父母对教育理解错误,父母言行对教育有错误导向等等。这些孩子身体健康、智商正常,却往往在学习中处于自我放弃,非常可惜,将来他们走入社会,将被社会狠狠教育。已毕业的学生中,不乏这样的反省者,但迟了。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怎样做到有机衔接?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何做到有机衔接?幼儿是家人的心肝、是天是未来。然而教育他们的几乎也都是些刚从孩子长大的孩子爸妈们,教育孩子就成了眼前的难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尤其独生子女爸妈们一定更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吧,因此建议年轻爸妈们有必要各自在过程中积累一些养育经验,然后与其他孩子爸妈在勾通交流中分享,这样来丰富自己管理及养育孩子方面的知识,想必效果肯定是不错的。

我们先从教育环境看问题,对幼儿时期孩子的教育基本只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地方,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也称〝养成教育〞。具体说来会有很多点滴细小的事情,比如生活上的自己的事自己做,还比如穿衣就寝,用筷的正确姿势啊。出门与人交流礼貌、餐桌礼规,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等。当然了,幼儿园老师不仅也重视这方面的教育问题,更注重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和帮助的文明礼貌方面的情操;培养热爱集体、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品质。

在这期间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入园离园空隙时间,家长可向老师反应孩子在家的不良表现,以求老师帮助解决家长难以解决的问题。反之,老师也会跟家长反应孩子在园的情况,还可能提出某些要求和建议。通过家校勾通,来达到老师和家长共同管理好孩子,以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现在我们来讨论如何开发孩子智力的问题。

孩子在长身体、做好事情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要让他们会想事会动脑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幼儿园最能提供这一场所。孩子们生活在集体里,一是在语言交流中想问题,在相互协作中动脑子。二是在游戏中动脑筋长知识。那么家庭应该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既在长身体的同时又长见识[俗话说长身长志]呢?不少孩子父母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兜风或旅游,这的确是件好事,见识见识多见了才会多长知识啊!既注重于知识寓玩的过程中,又不放弃在旅游中学会些东西,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是我们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观点一定要一致吗?

家庭教育是父母不可推迟的责任,管教子女,父母是责任人,父不严,子不孝,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管教子女,夫妻要有共同心,人人都是出生时小小父母抱着,培养子女长大成人,并非容易之事,要耐心开道,打骂是出于万不得以的,打着子女痛着自己的心,子女长大成才,功在父母,养育之恩不可忘,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亦分离,祝天下父母们幸福快乐!。

当长辈教育观念和孩子父母教育观念不一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也很自然,毕竟长辈和孩子父母是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人,对世界的看法,对于教育观念不一致,是很可能的事情。我也是孩子的外婆,在帮助女儿看孩子的时候,我开诚布公地和女儿女婿说:我是外婆,不是父母,你们是孩子的监护人,我不是,尽管我曾经是做教育的,但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他成长的方向,由你们来定,你们定好方向,我是执行者。

你们不同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就不去做。由于有了这样的既定方针,所以在大宝二宝培养的过程中,就很少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因为这里没有什么统一不统一的,就是这里面必须要高度一致,而这个一致的决策者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不是老人。所以我建议你,如果出现了观念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和老人谈,如果老人不认可孩子父母的教育观念,孩子的父母可以果断地把孩子接过来自己看。

为了孩子,孩子爷爷与父母教育方式不同时,怎么调和不伤老人心?

这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却伤害了我们的“上一代”,这时再谈教育的方式谁更“先进”?这种教育还算“先进”吗?谁来教育“我们”?“教育方式”在家庭中不应是“单一”的存在,不是以谁为“主”的存在,它是“共生共存”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理解“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重要,就很难化解类似的矛盾!有一种“幸福”叫“三代同堂”!有一种“爱”叫“祖孙同乐”!没有更好地“教育方式”能“成就”这种“多年以后,我依然想着爷爷当年说的话”!“我们是温暖的一家人”!你就会有“方式”的!。

文章TAG:如何使家庭内部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成员如何保持教育一致性如何家庭内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