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学生教育,教育行业的主要用户群体到底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

学生教育,教育行业的主要用户群体到底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8 16:54:12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教育行业的主要用户群体到底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

展开全部教育行业主要目的还是教育,用户团体肯定是学生,学生接受教育,学校是提供教务的一个场所,或是一个教育机构。而家长的任务是送孩子监督孩子去接受教育,因此教育的主要用户也是人数最多的,就是学生。
展开全部教育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但是缴费的用户却是家长。而学校,如果能够处理好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招数渠道。因此,学生、家长和学校,对于培训机构而言都是需要好好维护的对象。

教育行业的主要用户群体到底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

2,辩论赛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哪个对学生影响大的 我是反方学校教育对

。。。你不给我论点我拿什么给你出一辩陈词?大概给你几个点吧:1、从效果看:青少年有逆反心理,但是这种逆反偏偏都是针对父母亲的,在心理学上叫“心里断奶期”,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效果远不如学校。2、从过程看,家庭教育主要以说教为主,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厌烦和不重视。反观学校,通过老师的奖励批评,更容易激发主动性。3、从动机看,在家里同学们往往没有一种“社会人”的意识,而在学校与同学相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能更多的思考问题,甚至与做的好的同学“攀比”也不是一件坏事。4、从时间上讲。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在学校与人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哪怕单纯从时间长短角度出发,也肯定是学校影响更大。因为你们没有给我论点,我也不知道你们大概从哪些方面说。我就简单说了一点比较普适的论点,希望可以给你帮上忙

辩论赛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哪个对学生影响大的 我是反方学校教育对

3,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例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

最佳答案-网友投票选出 论教育的负向功能黎君摘 要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系统和文化活动在作用于社会和人(环境)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即产生正功能时,它对社会和人(环境)产生的消极作用。在现实中,它表现为: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造成人们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强化种族中心主义特定的范围和地区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关键词 教育 功能 负向功能就功能的最一般意义而言,人类对教育功能(作用)的关注始自于教育理论产生之初。早期的教育家,无论是古希腊、罗马的,还是中国古代的,他们在阐述其教育思想和目的时,都有意无意地涉及到教育的功能(作用)问题。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未能明确提出教育功能的概念。最早提出教育功能概念并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的学者是法国的涂尔干(durkheim,e.)和美国的帕森斯(parsons,t.)。前者从社会本位论观点出发,认为教育的全部作用就在于使受教育的青年一代社会化,首提教育的根本功能就在于使“个体我”转化为“社会我”,从而开辟了教育功能的研究领域;后者通过对社会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构架出一系列功能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功能的一般原理,创设了具体的功能作用模式,从而为教育功能研究进行了理论填补。二次大战之后,有关教育功能的研究得到广泛发展。⑴但是,以往对教育功能的研究,意力主要集中放在教育的正向功能上,而对教育负向功能问题的研究以前,少有人问津。对教育的负向功能进行前期开拓性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merton,r?k.)。默顿在批判帕森斯的功能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负向功能论。由于默顿的结构功能理论基于整个人类社会系统而提的,他并未深入地探究教育的负向功能。首先运用默顿的结构功能理论讨教育的负向功能问题的西方学当推日本的柴野昌山。柴野昌山在其年代发表的《学校的负向功能》一文利用默顿的结构功能理论,将学校的功能作了逻辑的构设,把学校教功能划分为四类,即:显性正功能,负功能,隐性正功能,隐性负功能。但是,尽管柴野昌山在结构上设置了的负向功能,可是,也许由于教育在功能上显现的众多的正向(积极)性过于迷人,结果使柴野昌山“不情愿将教育的‘显性负向功能’同‘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⑵,故而柴野昌山未能就教育的负向功能展开整体性研究。在我国,明确提出应对教育的负向功能进行研究的是张人杰先生⑶。张先生之后,我国出现了为数不多的研究教育的负向功能的论文。如吴康宁先生的《教育的负向功能刍议》、《教育的社会功能诸论述评》诸文,但已有的论文重点多在引申和解释教育的负功能之上,对究竟什么是教育的负向功能,教育负向功能的性质、分类、机制及特点,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是什么等,并未给予令人满意的解答,甚至有的论者误把对教育的不恰当利用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当作教育的负向功能⑷。鉴于对教育负向功能的把握有助手使我们对教育进行哲学上的反思及构建新的教育理论分析框架,并能在实践中帮助我们思考怎样的教育才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一实际问题,故笔者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教育的负向功能进行再探讨,以求梳理出教育负向功能的理论脉络。一、功能的定义以及默顿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功能”一词的词典含义是“功效、作用”⑸。很显然,此项定义只适于我们对功能的初步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功能含义系指:表征系统和事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它侧重系统和事物对环境产生作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概言之,功能是是 ..........

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例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

4,义务教育免费包括哪些

义务教育又称免费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那么在义务教育免费中包括哪些呢?一、义务教育免费包括哪些1、学费。本来,参加任何学习,都是要交学费的。在实施义务教育之前,中小学也都是收学费的。现在,学费免除,不允许再收取。2、课本费。学习要用到课本,非义务教育阶段要收课本费,比如高中,现在仍然是收取课本费的。但小学初中是不允许收课本费的。3、杂费。以前,中小学每学期都是要收取杂费的,杂费没有一定的标准,有时候是现收现支,一个学期会收取多次。有时候是估计一个学期大约多少,一次性收取。什么是杂费呢?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比如纸张费、印刷费、粉笔费、教具费、打扫卫生的工具费、电费、班级活动用的班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都可以纳入杂费。没有实施义务教育时,各种名目的杂费都有。现在,杂费一律不得收取。二、义务教育哪些是收费的没有一分钱是可以强行收取的。可以代收的,一是每个学科一套资料,就是所谓的“一教一辅”,即使是这套资料,也是要征求家长意见,经家长同意后征订的。家长如果不同意,学校是不可以代为征订的。二是在学校就餐的学生的伙食费,这个不用多说,不在学校就餐,自然不用缴纳。至于校服费、保险费等费用,学校都不可以代收,除非家长因为购买不便,向学校提出要求,提交申请,学校才会代购,否则,学校是不可以代收的。
如果学校收费就只有杂费、课本费和技术信息费这三个项目,那么,从理论上讲,学校就再没有任何收费借口,学校乱收费现象将不复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现在的真实情况是,除了上述收费项目外,学校收取的费用还有名目繁多的“现收现支”,以及择校费、赞助费、捐款等,而这些项目,正是当前教育乱收费的高发“区域”。 先说“现收现支”吧。表面看来,伙食费、校服费、牛奶费、疫苗费等费用学校是左手收钱右手支出,只充当了“二传手”,不存在多收乱收的问题。其实不然,由于家长们根本就搞不清“现收现支”中哪些是国家允许的,哪些又是学校或地方有关部门私下向学生摊的,更无法弄明白这些收费价格是否公道,学校背后有没有吃回扣,所以许多学校总是明目张胆地扛着这面大旗进行乱收费。于是,“现在现支”变成了个筐,什么费用都能往里装。 再来看择校费、赞助费、捐款等项目。一些学校依仗着名校优势,挟优质教育资源以令家长,、狮子大开口,面对孩子的前途,家长们只能忍气吞声。特别是赞助费和捐款,往往都是假借着自愿的名义,在强制收取。而让人最不能容忍的是,如今在许多地方,假民办学校盛行,如在教育较发达的江苏省南通市,许多名牌公办学校都办起了民办学校,也就是“校中校”,然后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而这种“名校办民校”不仅使用着公办学校的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使用着公办学校的校舍、场地等硬件设施,甚至连教师和工资都来自于公办学校。明摆着,这样的“民校”,其实就是公办学校的“圈钱学校”,就是在明目张胆地向学生家长“伸黑手”。可是却没有人管。 显然,不对“现收现支”进行规范,不使“铁招”把乱收择校费、赞助费、捐款等违规行为治死,不对假民办学校进行真枪实弹的打假,仅对杂费、课本费和技术信息费实行免费,是不能终结教育乱收费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对于“现收现支”,我以为最好的办法是“釜底抽薪”,即取消学校“现收现支”的收费权,谁服务,就由谁直接与学生家长商洽,也可委托金融部门代收费用。而对于择校费、赞助费、捐款等项目,既然已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那就再没有存在的理由,干脆一律取消。至于“假民办学校”问题,对于这种侵犯学生平等受教育权、践踏教育公平、谋取不义之财、伤老百姓心的卑鄙行为就更不能客气,谁胆敢这么做,谁默许、支持、放任这么做,那就摘谁的乌纱,让他后悔一辈子。

5,老师与学生如何沟通

应该说,老师与学生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那么,老师与学生应该怎样沟通呢? 一、多问 比如说,新生入学后,老师对班上每个学生都是陌生的,要想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学生,一个最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多问” 。问什么?问他们适不适应新环境,学习上是否有困难等等。在不断询问的过程中,既了解学生,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 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与家长接触,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等。另外,还可把其子女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实行教育互动,使学生快乐健 康地成长。 二、巧谈 曾教过一名姓马的学生,他经常不写作业,上课喜欢找人说话,下课经常欺侮人,对老师的批评却不以为然,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 响。这样的学生如果仅靠训斥就只会越训越皮。为了转化他,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再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细心耐烦地 引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一直对他很真诚,慢慢地,对我越来越亲近。终于,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脱缰的“小马” 。 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老师与学生谈心要平等待人,不“居高临下”;讲知心话,不“空洞说教”;要选择时机,不“急于求成”;要善于倾听,不“先入为主”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善观 老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表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问题,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 老师要发现差生的缺点很容易,但要发现优生隐蔽的缺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优生因为自己经常受到表扬,便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优越 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有时还仗势欺负一些差生。有的优生甚至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故意歪曲事实,给教师错觉,导致部分差生满心委屈,却无处申辨, 从而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老师不公平,于是就更加消极。因此,不论遇到什么问题,老师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清事物本质,从而妥善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无形之中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障碍。 四、常夸 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 学生施某,学习成绩差,但我发现他平时热爱劳动,便经常给予表扬,并把班级的卫生任务交给他。后来,他不但卫生搞得好,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 进步。学生季某,学习成绩中等以下。有一天,她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给她解答的同时,又表扬了她。我说,不管问题难易,只要肯提问题,就说明你在认 真学习,认真钻研。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从此,该学生经常问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老师与学生沟通时,必须有效把握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艺术,使学生从情感上深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可敬可爱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里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
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 爱心和关怀是关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因此,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三、尊重和欣赏是保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6,特教育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吗

教育的评价,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作用,值得我们参考.一是导向性评价。教育的评价,在引导学校教育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方面,起着指挥和定向作用。任何教育评价,都是通过制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规定、引导着教育努力的方向,既然我们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制定能引领这一方向的标准和体系,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评价科学合理,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方向,才能使素质教育实施贯彻,是新课程理念深入落实。第二点是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所谓诊断作用,是指对教育教学的运行情况以及学生的现状是否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所以这里的诊断作用,既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一个学校作出诊断,亦可以是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作出诊断,通过合理的诊断方式,对于教师,可以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存在问题,问题的症结以及原因是什么,是否取得一定成绩,以及进步的原因。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调整,确保我们的教育过程扎实有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诊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说问卷、测试、谈话等等,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时效性。既可以诊断个别学生或者是个性问题,也可以诊断整体或者共性的问题。第三点是教育评价具有鉴别作用。教育评价,就要运用标准,对评价对象的成果、效率作出判断。对于我们来说,我认为主要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必然要区分等级,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层面上的评价,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必须科学研究,跟以前作出较大的调整,不能像以前一样,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的主要指标,否则,素质教育实施只是口号,新课程理念不会落实。第四点是教育评价应该具有激励作用。教育的激励作用,是鉴别作用的必然结果。教育评价的结果,必然会使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位次,这一点,不管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影响。新的素质教育要求中,提出对学生的成绩不能公布,但是,学生都会了解到,家长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这样硬性的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导向性,但是我认为,毕竟高考的存在,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排队的,所以如何运用合理的激励方式,调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正确认识评价结果,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一个问题。由于教育评价是一个既重要又敏感的问题,对于办学方向、素质教育的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研究,尽快出台科学、合理的评级方式,才能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根据不同的指向对学生进行及时地评价,主要有三个层面: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技能形成的情况,以及课堂练习情况,给学生以及时的反馈评价。2、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3、对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不受重视的一项评价。对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就很难谈到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端正的态度也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关注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二、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评价要尊重热爱学生。“十个指头不一样齐”。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我绝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热爱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2、评价要激励学生。这种情感评价的激励,使课堂教学在动人心神、欢快活泼中让学生感受了美,表现了美。3、评价要因材施教。新课程强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上进;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因此,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能用“一把尺”。三、注意评价的语言。1、评价语言要富有童趣,有吸引力。评价的形式越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就越足,离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越近。2、评价语言也要巧妙。3、评价语言要灵活,彰显学生个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样的语言文字,学生由于感悟的角度不同,处理也会有所不同。教师采用这样的评价语言进行评价,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肯定了学生独到的文字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4、评价语言要把握好尺度。四、关注细节,多一分耐心,做课堂评价的有心人。从内心深处来讲,每个孩子都想把每件事都做好,得到老师的称赞,可实际表现却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多一些耐心与细心。如果说,尊重,请从细节开始,那么,评价,则更应该关注细节。

7,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增强责任意识,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为国家培养合格和优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一线教师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核心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肃认真地将自身的修养与教书育人的使命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教书育人工作才能做好。教师给同学们讲解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利用自身的思想、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至关重要。十几年,几十年之后,学生从教师那里所学的知识也许淡忘了,而教师当时的一句话、一个观点、一种行为,可能还会记忆犹新,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利用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做人。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一定不做。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高校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身的知识性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必须带头坚持专业知识学习,精通业务。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习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等等。此外,教师还应将学习提高这一过程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对讲授内容全面了解并认真地根据需要予以取舍,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最新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从培养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出发,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我认为作为高校教师还应广泛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收集、准备课程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尽量将抽象甚至枯燥的理论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进行阐述,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在实训教学中,只有自己熟练掌握了每一个实训操作流程,才能准确指导学生。那些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的老师是深受广大学生喜欢和爱戴的。三、注重互动效应,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效应。课堂中交流和互动的程度和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多少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作为教师的座右铭。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听课情绪,洞察学生的心理,时刻把握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不断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教师解答等,以研讨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老师上课时我讲我的,你爱听不听。只要不影响我讲课,你爱干什么都无所谓。事实证明这样的老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四、高标准、严要求,培养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素质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既要能做事,又要会做人。是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为一体的实用型人才,实习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是一张白纸,你怎么教她就怎样做。因此,只有在每个步骤中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学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受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教师只要做到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使要求严格学生也能接受。五、理解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做人高校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一个独特阶段和独特场所。作为高校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独特场所,身在其中,既要理解尊重学生,又要正确引导学生做人,这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核心部分,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要求。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既要做师生又要做朋友,要充分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平等的方式接触他们,把教书与交朋友统一起来,这是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教书育人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育,以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经常告诫学生,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善于与人合作,营造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要有骨气、诚实、守信。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道德品质、组织纪律等提出严格、明确而又切实可行的要求,决不能迁就落后、放任自流。对待学生的一些倾向性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充分相信他们有能力走向成功,愿意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我。如有的教师利用QQ、个人电子邮件、MSN等现代化交流技术,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多样化交流,实时进行作业辅导、答疑 、讨论等教学活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性,加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可以及时从老师那得到帮助,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引导,这样既能及时解惑答疑,增进师生间的相互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同时也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高校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学生高度负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知识结构,做到既传授给学生理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做人的准则,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才不愧为人之师。

8,如何关爱学生

“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热爱、关心、帮助和信任。许多事实表明,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心中的很多症结就会打开,会主动拆掉隔阂高墙,沟通情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一、细心的观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很多学生的心理、想法并不直接暴露出来,这就需要我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发现、了解,善于分析和探究学生的深层心理动机,找出问题症结,抓住教育引导学生的最佳契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要关爱学生,就要求我:经常的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挺身而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一个真正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不仅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而且在对学生信任、期望中提出严格要求,热情帮助学生,对待学生。由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段提出不同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完成预定目标。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生理、智力等诸方面的差别,提出的要求可因人而异,从多方面关心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特别是差生的转变不是做一次两次工作就能见效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反复、耐心的教育和开导,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细微的进步,反复抓。把信任放在处理师生关系的首要位置,那么,对学生所起的激励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关爱的孩子身心能正常地、健康地成长。学生在家庭中需要父母之爱,同样在学校里也需要教师之爱。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不论是对表现好的还是表现差的学生,教师都应以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和学习。最好从关心其家庭、身体、学习入手,让其首先感到一种被关爱的温暖,从而消除抵触心理,以愉悦的心情接受老师的教育。三.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对学生爱而不宠,把爱的甘露公平地洒向每个学生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处理问题要公正,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公平的氛围,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集体舆论,培养奋发向上的班集体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也能感到自己的不足。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时,应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切忌只把目光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也就是说,要让全体学生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看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会竞争的同时学会合作,进行相互的取长补短了。在对荣誉称号的评选上,也应切忌只由教师根据成绩或自己的喜好来定,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评选;班队干部的确定,也不能由教师指定或任命,而应该让大家去选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师的爱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教师热爱学生,这是最起码的为师之道,但这种爱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决不是厚此薄彼的。教师对学生要做到爱而不宠,真真切切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地发展。
一、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二、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我们有责任了解学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何谓宽容?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试着去理解学生吧!正像赞科夫所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光火;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你只要想想: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你只要想想,我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呢!你的心就平了,气就顺了,你就能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忘擦黑板了,我会说:“该我值日了吗?以后可得事先通知我,以免耽误上课。”值日生低下了头,为自己的失职难过。学生忘带作业了,我会不经意地问一声:“早饭吃了吗?”学生一愣,继而会心一笑,他明白了作业是不应该忘记的。讲台上,我讲兴正浓,讲台下,一学生睡意正酣,我摸摸他的头;“不舒服吗?”他摇摇头。“那是老师的催眠曲唱得太棒了!”我幽了自己一默。他含羞红了脸,睁大了眼,挺直了腰。是啊,他们还只是孩子。孩子怎能不忘事,孩子怎能不贪睡?作为从孩子走过来的大人,作为教师,你不能对孩子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善于爱的教师会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去启发、去教育。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胆等着挨批;就算挨了批,感受到的却仍然是教师深切的爱。

9,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关系融洽,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关系僵持,要想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是不可思议的。因而,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尤为重要。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学生怕老师,第二层是学生敬老师,第三层是学生喜欢老师。我一直努力向第三层攀爬。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喜欢老师,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教的课,只有喜欢老师教的课,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将苦学变为乐学。那么要具备哪些因素才能让学生喜欢呢?我想教师最起码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一.教师要品德高尚和有“乐教”思想陶行知说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这是对一名教师品德上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教师应该淡薄名利,默默奉献,精于教学,刻苦钻研。为人师表,就一定要有爱心,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并严格要求学习,要做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品德高尚的精神是我们教育战线的法宝财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故而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喜欢教师,那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去感化和培养学生。“乐教”是教师品德高尚的重要标志,也是取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重要条件。一个教师,如果不是真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怎么会有积极的工作热情?怎么肯下功夫去搞教学研究?又怎么会获得学生的仰慕?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应该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还应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有乐教不惫和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当然,教师的举止端庄、谈吐自然、性格开朗等也无不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如果具备了这些品格,学生就愿意接近你,模仿你。如此,实行教育也就有了先决条件。相反,如果教师思想慵懒、不负责任、性格孤僻、举止轻浮,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诲去勤奋的学习,是难以令人置信的。第斯多惠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好别人。”这正说明了教师自身修养对于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意义。二.教师更应知识渊博有人说,教师要知识渊博,我认同,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点似乎永远都不会是个错。教师应该成为一种职业,这是大多数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和美好的期盼,是个“应然性”的问题。《教育:一种职业》一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与教学有关的四个职业特征:知识基础、定位、自主性、责任。作者指出区分职业和非职业的标准在于知识掌握程度。要获得渊博的知识,只有一条途径——勤奋好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质所在。”然而教师的工作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宣告结束,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地扩张的性质,它为教师的职业领域中要求渊博的综合性、统整性、自律性准备了基础。这种“无边界性”表明,一个教师光有的知识还不能完整的与其它职业区别开来,还需要高超的“教育能力”,“差的老师教知识传授道理,而好的老师是揭示道理。”因此,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们一定要精通、熟悉本科业务,了解、掌握本科教学特点、规律和方法。这和我们常说的“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是一脉相承的。正说明了知识和传授的关系。在这方面,我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实、深、广、活”四个方面的条件。即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的扎实、深刻、牢固;并且不仅仅满足于此,还能居高临下,“教一知十”,并不断吸收、掌握新的知识;同时,还能把所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样,学生不仅敬佩、羡慕、崇拜老师,而且会深深的喜欢上老师,那在这样的教育现象中所实施的教育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教师一定要心中有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总是趋向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作为老师要真心关怀、爱护、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能对学生漠不关心,更不能动辄批评、训斥甚至打击、挖苦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当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一个孩子,教师心中应该有每一个孩子的欢乐与苦恼。同情孩子,对孩子由衷地关怀,使教育才能有血与肉。”在教学中,无私的师爱,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容易唤起学生的进取心,这是“亲其师,信其道”的表现。教师要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进课堂,要用和蔼可亲的目光覆盖全体同学,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他们提供取得成功与欢乐体验的机会。要善于捕捉他们回答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发现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我们都知道:“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地发展。”只要教师对学生施以真诚的爱,把与孩子的交往当成一种乐趣,相信孩子,善于与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与苦恼,就能够达到心灵的交融。这种交融就会变成一种动力,催动着孩子去自觉地搞好学习。在平日里,要多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情况,对他们嘘寒问暖,多找他们谈心,多与他们沟通,给他们送去体贴的关怀,给他们送去温暖。从小事中教育人,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尊师向学的情感。当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他就会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特别容易接受。老师要是都“以爱动其心”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那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敬佩、向往和崇拜。四.教师要尊重和懂得宽容学生体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对老师最起码的要求。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就缺乏最基本的师德,要知道“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老师对每一位学生变忽视为重视,变冷眼为尊重,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困生也能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学困生的作业更应精批细改,并加上热情的批语,如“祝贺你进步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我们一起加油吧”!或者给他们打上一朵红花,一颗星之类的鼓励印记。当他们看到这些批语时,犹如吃了、催化剂一样,从中得到鼓励,从而改变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性的光辉,更是教育成功的秘诀。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考虑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正确把握学生行为的性质,选择合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看;看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看。这样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笔者所教班上有这么一位男生,活泼机灵,点子特别多。成绩中等,但在平时很难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小动作特别多。不知为什么,近段日子里他还出现了一种不友好的行为,趁我转身板书时,他在下面一边摇头一边吹起口哨来。找他谈话时,他总是“诚恳”地向我道歉,可过后还是如此。我对此很恼火,可拿他没办法,当想到“饭得一口一口地吃”那句老话时,又不得不重拾信心,我决定给他的父母写一封。在信中我是这样写的:你们的儿子聪明机灵,头脑灵活,很有幽默感,成绩良好,能与同学团结协作,我很高兴有他这样的学生,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他,使他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把这封没有封口的信让他转交给家长,自然他是先看了。那天他是最后一次在课堂上吹口哨。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离开了爱、尊重和宽容,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师是爱的使者,作为教师为何不全力以赴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思想品德情操和深厚渊博的知识去培育我们的后代呢?为何不让我们多一点爱,多一份尊重,多一些宽容去培养的建设者和人呢?如果我们心系教育、爱在学生,那你将会在教育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奇迹和惊喜。为了更有效地培育出现代化的建设者和人,让我们用爱的心灵耐心地哺育我们的孩子,努力去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吧!
文章TAG:学生教育教育行业的主要用户群体到底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学生学生教育教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