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浅析郁达夫小说《沉沦》,郁达夫小说创作有什么特点

浅析郁达夫小说《沉沦》,郁达夫小说创作有什么特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3 17:10:3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1922年郁达夫正式结束留学生活回国后,"东奔西走,为饥寒所驱使,竟成了一个贩卖知识的商人。"(《鸡肋集》)归国后的郁达夫面临着失业与贫困的现实,精神压力巨大,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就是这种状态下,郁达夫迎来了他的写作高产期。他在《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中说道:"在这一年之内,做的长短小说和议论杂文,总有四十来篇。

"这时郁达夫创作了小说《胃病》、《茫茫夜》、《风铃》及《秋柳》,作者将关注重点由国外转到了国内,不仅注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情绪的流动,而且在小说中增加了现实的元素。另外,作者将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家庭遭遇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感,比如小说《还乡记》。此外,郁达夫在艺术上又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有了一些新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作品叙述增加,主人公的情感变为含蓄节制的抒发。像《过去》中的娓娓叙说和微微叹息则凝聚了"醇厚的感情"让人感同身受;不只如此,《沉沦》中大胆直露的爱欲描写也被替换成爱欲的节制与升华。郁达夫还尝试用象征主义诗歌的表现方法来写小说,比如《怀乡病者》。在人物方面则增加了工农形象,比如《春风沉醉的晚上》小说引入了一个下层众人形象, 烟厂女工陈二妹。

三、具有避世的情绪和反抗的精神阶段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的统治使郁达夫冷静了下来。郁达夫虽然不畏反动派的残暴压迫,如同鲁迅一样始终用自己的笔声讨黑暗的社会,声讨罪恶的帝国主义,声讨残忍的国民党反动派;但其作品中也流露出比较明显的逃避现实的消极退隐的情绪。比如,《迟桂花》、《迟暮》、《东梓关》等小说创作于1933年郁达夫在杭州休养的时期,大都具有退隐情绪和逃避斗争的思想。

《东梓关》中不断渲染徐竹园的隐逸生活的悠闲舒缓的氛围,并流露出作者对它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渴望远离尘世过隐居生活的情绪。写于1935年9月的中篇小说《出奔》是郁达夫所创作的最后一篇小说,这篇作品不同于以往的写作方式, 把视角从知识分子类的"我"投向了整个社会, 不仅要反抗社会,而且要呈现一个时代, 使作品具有更深厚的内涵。

郁达夫是一流作家吗?为何感觉如今几乎无人知晓?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很多人都喜欢这两句诗,其正是出自郁达夫所写《七律.钓台题壁》中的颔联。“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郁达夫是否一流作家,自然非我辈可评。但他一定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绕过的作家,因为他创作的《沉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短篇小说集。郁达夫出生于书香门第,有着很好的古代汉语基础,阅读其诗词,便可感受到这方面的功力与才气。

文章TAG:郁达夫浅析小说沉沦创作浅析郁达夫小说《沉沦》郁达夫小说创作有什么特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