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湖北匡河镇人多姓什么,独居老人不孤独

湖北匡河镇人多姓什么,独居老人不孤独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5 23:59:11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因为这个原因,阮这个中国百名开外的姓氏从世界上看却可以排到前十。说起中国的阮姓名人,脑洞老师第一个想起阮次山。网上有个段子,说阮次山名字像越南人(就是指姓),长得像日本人(这个像骂人哈),口音像台湾人,护照是美国人,其实是自己人。那么,越南的阮姓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比例如此之大呢?阮姓当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一来,越南的原住民是没有姓氏的。二来,越南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地。从先秦开始,就有大量的移民移到了越南,比如古蜀国被秦国灭了之后,蜀王子曾经带了三万人到越南建国,带去了文化、科技,当然还有他们的姓。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越南这时设置了象郡。汉朝时设置交趾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越南这里成为了接收南迁士族的一个地方。

这时,有名的阮氏在越南出现了。魏晋时期,大家都知道有个阮籍,建安七子之一,竹林七贤成员。他的政治思想,就是咱们喝酒嗨皮,有事情咱惹不起躲得起。五胡乱华时期,衣冠南渡,阮氏一族也纷纷南走,一走就走到了越南在这里定居下来。但这个时候,阮姓还不是越南的第一大姓,拉下来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奠定阮姓占优势的一件事。

唐朝之后,中国就由扩张型的武力帝国走向保守,越南这么远的地方就有点搞不掂了,越南先后出现了吴朝、丁朝、前黎朝、李朝。大抵就相当于宋朝开国那一段,越南也是混乱的很,跟中国五代十国差不多,干两年就换一个朝代。李朝的时间是比较久的,一直干了二百多年,最终被一个陈朝取代。陈朝一来,就面临着李朝遗老遗少的问题,毕竟李朝延续二百多年,是越南第一个大朝代,也是越南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

时间一久,在民间就有民心。为了断绝李朝遗老遗少的念头。陈朝下令原本姓李的全部改姓阮。为什么摊派到了阮姓上面呢?具体的原因不详了,大概是阮姓比较有名,又是名门之后,还是书香门第不会造反。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宋朝时,梁山好汉阮家兄弟南下,来到了越南,现在很多越南的阮姓,都是阮家兄弟的后人。阮家人还真来了,但应该不是造成阮姓在越南流行的原因。

总而言之,阮这个姓氏迎来了最大的扩张。而且形成了一个习惯,成为接纳他姓的最佳去处。后面,明朝跟越南开战,大明推翻了当时的胡朝,下令所有姓胡的人改姓阮。莫朝亡了,姓莫的都改阮……等等,只要有战败的一方,全部都姓阮去。阮姓的人越来越多,最终,阮姓的也终于当家作主了。在十九世纪初,越南出现了一个阮朝,皇帝姓阮,阮姓也成为了越南的第一大姓。

可是好景不长,殖民风刮了起来。法国人来了,中法战争一打。越南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国。(越南王妃)这时,阮姓虽然是越南第一大姓,但百姓还是不姓阮,因为百姓根本就没有姓。姓这个东西,也是特供产品,专供贵族使用。老百姓不考试,不用签名,所以就没有姓。法国人进来,一看不对啊,没有姓,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统治了多少人。

就要求越南老百姓开始给自己安上姓。这个跟朝鲜、日本又不同。朝鲜是到了朝鲜王国灭亡之后,老百姓有了取姓权,这才有了自己的姓,日本是明治维新,为了统计人口,天皇下令必须有姓。越南百姓的姓是法国人安排的,法国人安排当然图省事,也不麻烦给大家取不同的姓了,一看,平时打交道的越南上层大多姓阮,那这些百姓就姓阮吧。

哪里有钓鱼资源丰富的小镇,气候好适合养老?

来我老家四川成都金堂吧!金堂是成都平原经济圈内的重点发展县和成都市“特色产业发展区”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过,有天府花园水城之美誉。还有千里沱江第一城的美誉。距成都市区50公里。2018年12月,荣获第2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称号。还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世界级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也在金堂。

花木兰是河南人,为什么湖北也有一个木兰山,湖北木兰山名字的由来和花木兰有关吗?

题目有问题。花木兰不是河南人。不论哪个版本里的花木兰出生的年代,中国还没有实行“行省制度”,根本就不存在“河南省”,何来“花木兰是河南人”一说?早在《木兰辞》提到的年代,黄陂木兰山就开始流传木兰从军的故事,木兰山上的建筑,最早始建于唐代,比如下图三里的“唐木兰将军祠”。这个铁证至少证明了最晚唐代,木兰山地区就开始纪念“木兰将军”了。

木兰山的古建筑群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陂木兰文化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货真价实的“真木兰”,不是后人杜撰的,更不是某些人所谓的“今天的人们为了发展旅游编造牵强附会”一说!也许,有人会说木兰是北方人物,因为有的民歌里面提到了黄河,《木兰辞》里面提到了“可汗大点兵”,甚至举出了河南、河北、安徽、陕西等地也有“木兰墓”、“木兰庙”等古迹。

可是你可以上网去查查,这几个地方的“木兰”不是姓魏,就是姓朱……或者其他,并不姓“花”,而且河南的“魏姓木兰”是西汉时期的,比《木兰辞》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早了几百年呢!……其他几个版本的“木兰”不论出生年代,还是其他因素,和《木兰辞》也不是完全对得上。可以说目前几处争夺“木兰故里”的地方都不能完全对得上。

黄陂的木兰山相对来说,靠着规模宏大的纪念花木兰的古代建筑群为依托,还算可能性比较大的。当然,黄陂区为了发展旅游,将木兰景区扩大了,把木兰山周边的几个景区,比如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草原等也打上了“木兰”的牌子,除了木兰山之外的这些“木兰景区”确实不是古代就有的。但是纯粹从旅游的角度看,只要风景好,服务好,玩的开心最重要,谁管他经不经得起考古检验呢?因为要说钻牛角尖起来,可能结果会颠覆你的想象——因为过度深究下去,可能“花木兰”这个人物也不一定经得起考证呢!——因为现有的花木兰的故事全部来自于《木兰辞》这一北方民歌及其延伸出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且不论民歌、文学作品(比如《水浒传》、《白蛇传》、《封神榜》等)不能作为考证依据,即使可以作为依据,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木兰辞》中并无明确的记载。

甚至正史里更无记载——我们不妨自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自古极为重视“修史”,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史官记史,把记录历史,为王侯将相歌功颂德,追求历史定位,作为中央政权头等大事之一的国家,对于木兰这样的一个混到了将军级别,相当于今天国防部长,在中央军队混了一辈子,创下赫赫战功、取得了足以彪炳千秋的战功的著名人物,正史里面居然毫无记载,甚至连个情节相似的人物也没有。

经过百年以来的考古工作,全国上下也没有发现任何有说服力的考古实物依据,这样的人物能是真实的么?这还别谈花木兰故事本身的逻辑就留存在瑕疵。从常理上说,一个女性,一辈子在军营这种男人堆里,和糙汉子们一起同住、同睡、同如厕、同洗澡,不仅完全没被发现,还一路混到将军级别——这怎么可能呢?如果你是女性,从青春发育期开始,你跑到男性公寓里和男的住一个月,生理期也不能出来,不能让男的发现你的性别,做得到不?你试试!……这还不谈在军队打一辈子仗,不受伤?受伤了不处理?处理各种伤口的过程中不会宽衣解带露出马脚?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

这么说可能刺激到大家的民族自尊心了。花木兰怎么可能是不存在的呢?其实大家稍微冷静一下不妨想想,历史上的虚构民族英雄的人物还少了么?白素贞、孟姜女、祝英台、穆桂英……都是虚构的!但是尽管如此,这么多虚构的巾帼英雄却承载了我们对这类忠贞爱国、敢爱敢恨、有血有肉、善良勇敢的性格的精神寄托。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官方、民间建设、营造大量物质的、非物质的遗产去歌颂他们、纪念他们。

文章TAG:匡河独居孤独湖北老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