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腾讯面试,应聘腾讯的审核有什么面试题?

腾讯面试,应聘腾讯的审核有什么面试题?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18:05:46 编辑:管理经验 手机版

1,应聘腾讯的审核有什么面试题?

腾讯科技集团是IT业巨头,为了在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在挑选人才上特别重视德、能、勤、绩。腾讯有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类,对于校园招聘会在腾讯招聘网页上有明确的时间和日程安排,社会招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地点、性别、学历、专业等要求。你敢在这里提腾讯招聘问题,说明你胆子不小,你不是紧张而是担心应聘不上。腾讯公司各产品经理在招聘人才时也会遵循面试规程的,面试试题应该是围绕岗位职责提问,再就是服从意识、团队精神、合作共事、乐于奉献、处事能力等。面试时千万不要在工资问题上讨价还价,因为你个人是无法改变公司工资制度的。只要把握好这些,我想腾讯产品经理会对你有好感的。祝你顺利!

腾讯面试

2,腾讯通道面试是什么意思

腾讯通道面试是指只需要进行HR面试这一环节。

面试过程:

腾讯的面试一共有1轮集体面试+3轮单面。

集体面试基本就是群面,无领导小组讨论。

3轮单面:

1,是leader面,面试官是集体面试群面的面试官,腾讯招聘公众号显示“初试状态”。

2,据说是总监面,就是有明确事业群分配的,腾讯招聘公众号显示“复试状态”。

3,应该是HR面,据说腾讯招聘公众号显示“HR面状态”。

面试技巧

1、态度认真诚恳。公司要的人才首要条件是品行,品行不端的人再有才,公司也会毫不犹豫排除。展现你的认真,你的诚恳,你的责任心,你面试便成功了一半。

2、现场随机应变。随机应变的程度体现一个人的心智灵敏程度。企业最需要的是新鲜和活力,是发展和创造,是适应市场的能力,而能随机应变的人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一个死板的人对企业没有大发展,只有停滞不前。

3、瞬间决定命运。你的言行举止恰当不恰当,在整个面试的其中一个瞬间就能改变你的命运。所以要保持冷静沉稳,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腾讯面试

3,腾讯简历通过多长时间通知面试

1. 现在人才还是相对紧缺的,尤其大部分人是通过网申找工作,很容易同时收到几个面试通知,一旦对方决定了以后的工作,就算你再通知别人也不会来了;反过来讲对方刚刚投好贵公司时还有印象,及时的通知容易使其对HR和贵公司的工作效率产生好感,比较方便吸纳人才。 2. 你的问题没有说清楚,你的岗位是要招聘几个人呢?还是有多个岗位要招聘呢?如果只有一个岗位招聘一个人的话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是你同时发布多个岗位的话你就要考虑下了,零星的面试很容易给你造成选择不够判断不足的情况,最好是累积比你招聘岗位双倍的人数是再一起通知,这样便于HR判定筛选人才。 (比起收到简历与通知面试的间隔时间,面试后到定人选的时间更要重要,这个时间越短越好,因此定面试通知的时间还是应该以你能够最快确定实际人选的条件为优先。)

腾讯面试

4,腾讯信息审核岗面试是怎样的?

1、到达面试地点之后会有工作人员负责签到,之后有宣讲会,讲解公司背景,职位要求,薪资待遇等,面试及入职流程等。宣讲会中有提到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2、面试结果不管过与不过都会在这个周六短信通知。


3、按照分组名单去排队等候面试,每组十人左右,面试是三对一。


4、面试中问到的问题,首先肯定是自我介绍。


①为什么要选择审核这个岗位?


②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以及怎么解决?


③说一件最近的事实热点或者娱乐新闻?


④在之前的工作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⑤假如面试通过了,有什么工作规划?


跟工作内容一样,他们的面试也是流水线进行,这样能提高至少一倍的效率,但缺乏人文关怀。他们的面试官也是机械麻木的对你念着稿子上设置好的内容,全程没有半点表情。

在整个公司框架中,审核是和技术,运营并列的大部门。审核流程是机器和人工共同审核。入职七个月就可以叫老审核员,因为人员流动性太大。工作压力很大。

5,腾讯会议面试技巧

面试技巧,首先要准备好,心态好!对知识要熟练,同时回答问题要有技巧,离镜头远一点!

会议的时候最好是用电脑,用电脑会议。比较方便。听的也清楚,画面也流畅。而且还可以随时记录会议的内容。备份。

腾讯会议上面试的时候要注意提前把你的面试的基本准备材料,准备好提前约你好有钱,自我介绍这方面要做好。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1、PC客户端下载 2、移动端下载 二、预定会议 打开腾讯会议,登录后,点击预定会议,填写会议信息,点击“完成”。 ? 三、复制会议链接 进入会议详情,点击分享按钮,选择“复制邀请” ? 四、在面试通知邮件中添加会议链接 在2号人事部中,给候选人安排视频面试时,在面试通知邮件中添加会议链接,发送给候选人。 ? 五、候选人参加会议 候选人收到邮件后,点击邮件中的会议链接,选择“小程序入会”,用微信扫码即可参加会议。 更多11条

6,腾讯公司面试一般都问什么问题?

你好,腾讯作为互联网大厂,薪资待遇是非常高的,同时面试难度也是相当高的。关于腾讯等大厂的面试,具体如下。

1、腾讯的招聘有多难?

无论是腾讯的招聘,还是华为阿里网易,都存在校招和社招两种途径,校招专门面向毕业生,社招面向已经拥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

腾讯的招聘岗位包含:技术类、产品类、设计类、市场类、职能类。然鹅看着岗位有五大类,其实校招也就20+岗位。

而且腾讯开放暑期实习网申时很明确的表示:暑期实习转正将占校招70%的名额!

可想而知竞争有多激烈!但是每年向腾讯投递简历的毕业生都超过10 万人!

要想拿到鹅厂的offer,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大多都要通过网申笔试面试的层层筛选。

而且面试也有好几轮:一面群面→二面组长面→三面部门经理面→四面总监面→五面HR面→offer

但就算进腾讯比登天还难,也不能作弊,即便是入职很久的员工在证明作弊的情况下也会严肃处理。

当然,过了面试笔试成为腾讯的正式员工待遇是非常好的。入职后会进行职级的判定,腾讯职级取消了原有的 6 级 18 等(1.1-6.3 级),优化为 14 级 (4-17 级)。

腾讯薪资结构一般是12+1+1= 14薪,但是通常能拿到 16-20薪。年终奖看部门盈利情况,一般是 3个月,原3-2才会配发股票。

那么该用什么姿势才能进腾讯呢?以下全是知识点,赶紧翻开笔记本Mark起来吧!

2、求职腾讯必看

(1)网申

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投了简历之后石沉大海,再也没有然后是很常见的事情。

"为什么我没收到笔试通知”

"为什么我的简历音讯全无"

腾讯目前采用的是人选+机选结合,即通过机选设置关键词,先刷掉大部分简历,再进行人选,这种方式既高效,也能通过人选弥补机选的不足,发现更加优秀的人才。

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卡学历”问题,相对而言社招卡学历的问题稍微松一些。最好是有内推或者猎头推荐,这种方式至少可以保证简历送到hr手中,无论是否有后续都会有个通知。

申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应聘信息,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实践经历。

这里重点讲一下实践经历。

对于社招,实践经历是腾讯网申里最重要的一环,这一部分一定要好好填写。相比于笔试拿高分腾讯更欣赏有项目经历/学术科研成果的老鸟。

校招生如果有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经历,一定要写出来。腾讯毕竟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所以会看重你是否有互联网思维、创新能力等等。

(2)笔试

如果有幸过了筛选到了笔试,距离腾讯就近多了。腾讯的笔试难度适中,但是普遍反映时间较紧张,客观题基本是1分钟回答1题。

腾讯针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笔试题型,具体参考如下:

产品类:行测题+产品设计+产品运营

运营类:行测题+运营策略+产品冷启动

游戏类:客观题:数学+行业资讯+游戏知识+岗位知识;主观题:数值计算+游戏分析

笔试通知会在每一次考试前1~2天以邮件和短信形式发送,集中开考,错过考试时间没有补考延考机会。

腾讯笔试没有通不通过的说法,所有参加了笔试的同学,哪怕分数为0,HR也会把对应的笔试报告和简历打包发送给面试官进行综合参考。具体是否有面试机会,由面试官在各个城市面试前的1-2天内筛选并进行通知。

所以选择笔试作弊的同学真的是得不偿失......

但是现在很多想进腾讯这样的大厂的同学依然是:

1)看题摸不到头脑不知道出题者目的是什么?

2)没有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想刷题又不知道去哪里找题。

3)内容太乱不知道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深度,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

想进腾讯想进大厂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腾讯T3级工程师的学习资料送,帮助大家理清进大厂的学习思路提供实战机会!更多关于名企内推、校招实习资讯、求职规划、线上线下课程、求职技能提升等服务,可以关注我获取更多资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7,腾讯的hr面试一般会在前几轮面试后的第几天?

而且时隔也比较长。我的1到4试之间就隔了大概1个多月了。。。 你别着急,放松心情。别太紧张, 还是继续抓紧面试其他的公司更保险些。我是面试的文职方面的,, 可能和你的有些区别,,你就借鉴一下好了。。 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公司内部的人员面试一直到经理, 之后是腾讯总部的电话任职资格面试。之间隔了好久。。 本以为都没戏了。。。。呵呵。。第三是HR面试。四是总裁面试, 应该是如果之前的都过关了,最后一个才会通知, 然后商量具体的工资待遇之类的。希望我们都能够成功~~~~!! !我也是正在查找腾讯的面试流程呢,,但是都没有很具体的。。 最后就是我的经验之谈,你之前最好准备一个对于腾讯公司的建议。 最好比较有建设性的。。。。加油~~~!!!!祝你成功~~!!!

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接到电话,但是腾讯的面试流程很多,而且时隔也比较长。我的1到4试之间就隔了大概1个多月了。。。你别着急,放松心情。别太紧张,还是继续抓紧面试其他的公司更保险些。我是面试的文职方面的,,可能和你的有些区别,,你就借鉴一下好了。。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公司内部的人员面试一直到经理,之后是腾讯总部的电话任职资格面试。之间隔了好久。。本以为都没戏了。。。。呵呵。。第三是hr面试。四是总裁面试,我现在还剩下最后一个hr的面试,不清楚具体面试什么,应该是如果之前的都过关了,最后一个才会通知,然后商量具体的工资待遇之类的。希望我们都能够成功~~~~!!!我也是正在查找腾讯的面试流程呢,,但是都没有很具体的。。最后就是我的经验之谈,你之前最好准备一个对于腾讯公司的建议。最好比较有建设性的。。。。加油~~~!!!!祝你成功~~!!!

8,腾讯社招hr面试会刷人吗

应该会刷人的,毕竟都想招精英进入自己企业的。 在面试群面和单面的过程当中,群面其实是风险点最高的,所以说大家可以先准备好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的时候花点心思准备,让别人记住你。然后你确定好回答的时候,不要去抢话,不要去强行把你的想法传达给别人,你回答2到3次或4次左右就差不多了。但是每一次的发言请珍惜,回答到点上。请你去认真的去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说不定能够激起你自己真正的思维,然后真正的回答得更好,你可能反而会被突出,反正抢麦的人不一定是好的。 然后如果你幸运面过了,到单面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单面的第一面就是未来你的导师或者未来你的上级,他对你的认可度决定了你最后能不能做到后面,所以说你面的时候一定要心态放松一点,然后给他一个很好的,相对“open”的聊天状态,跟他沟通好,这个时候需要你展示给他的就是你的想法。 不是说你做的多牛逼,你一定要很谦虚,表现出你很想进公司,很想学习,最后交流过程中,主动去表达你的能力,主动让他问你相关的做过的经验,表现出你自己的一个学习能力和你的想法,最好去研究一款产品,做竞品,然后表达出你对这个产品的想法以及你对未来的规划。 当有了这个东西的时候,差不多在20分钟之内搞定这样的话,别人就会知道你这个人的一个整体的产品的感觉,剩下的就是他会问你问题,可能会给道题目,你就去按照一个比较有框架性思路的逻辑去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就差不多了,可能运气好,在沟通交流当中比较好玩,跟他产生了共鸣,恭喜你,你就可以走到后面去了。 当HR面的时候,反正就表达出很想进腾讯,如果是做产品的人的话,自己想做产品就一定要表达想做。比如就想去深圳做,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5653839或者说就想在北京,就想做产品。 反正一定不要提太多,因为什么地理位置啊,学校啊不想去深圳之类的,不然的话到时候在排查的时候,就想这种人呆不久或者过两年可能会跳槽,忠诚度不够高,所以就会把你们干掉,因为我们会犹豫,培养一个人的成本很高,所以说我还是建议大家态度坚定。因为如果你在HR面前耍什么小心思,不真诚的话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大家真诚一点。如果你是手上拿了很多offer的时候,你要考虑清楚,其实挺挺危险的。 最后就是总监面试或者说是GM面试就是大boss面,然后这个时候就进去了,到时候你也不用准备什么就很open的心态,去跟别人去聊就行了,把你很自然的一面很真诚的一面表现出来,到时候就看你跟boss聊得如何,到时候boss再从中选几个差不多就完成了。 这个就是整个面试。大家可能会担心自己学习专业不对口或者自己能力不够。请相信自己,别人也是一样的。就算别人是清华北大的,跟你们在这个时候都是同一条起跑线,他们可能对产品的想法还没有你们多,因为你们差不多提前半年可以了解这些事情,所以说重点不在于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问题,重点是在于你因为想做这件事情你投入了多少,你真的准备了多少的东西,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才是最关键的。

9,忽略这些谈薪细节,能力再强也难获高薪!(内福利)_

只剩 7 天,八月份就过完了,又到了“金九银十”跳槽旺季。

蠢蠢欲动的你,准备好迎接“Offer 争霸赛”了吗?

通过简历筛选已经不易,面试环节更是让人伤透脑筋。更气人的是,好不容易闯过大风大浪,最终却死在谈薪这个环节上。

早知道我就多要一点,我当时是脑子被驴踢了吗?

HR 不按套路出牌,我竟然莫名其妙降低了薪酬期望!

同是干一样的活,我的工资怎么比他低那么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来扒一扒 HR 在谈薪酬时,都有哪些“歪心思”。(文末有福利)

HR 有哪些谈薪小心机?

1)坐地降薪

通常,我们在招聘网站上,能看到一个岗位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两者间有非常大的“活动”余地。

?招聘网上企业招聘需求信息

有的小伙伴就放松警惕,认为公司开价不会低于招聘网站上的最低标准。如果你这样想,HR 很可能会在谈薪酬时杀你个措手不及。

我面试过一家公司,当时投递的岗位薪酬区间是 10K - 15K。不瞒大家说,看到这个区间后,我定的期望薪酬是 12K。

当然,我也做好了 HR 将薪酬压到 10K 的准备。

顺利通过两轮面试后,HR 突然杀了出来,说两位面试官对我的印象特别好,很希望我能加入他们的团队。

一个劲夸我后,她说我的期望薪酬太高,最多给我 8K,搞不好只给 6K。如果我能接受,就约 Boss 面,如果不能,就可以离开了。

我当场就懵了,瞬间不知道走还是留。走吧,我来之前还挺喜欢的,留吧,这被降低的薪酬依然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我还听说过一个更奇葩的案例,HR 以面试者来自小城市为由,将她的期望薪酬压低。

2)工资不够,福利来凑

基本工资遭到“压榨”后,HR 会一个劲承诺公司福利好。

其实,福利才是最容易掺水的部分,福利好完全没有一个标准,到底怎样才好?

单单五险一金,就可以延伸出以下问题:

是否有五险一金福利?

如果有,是否从试用期开始缴?

试用期不缴纳,转正后是否补缴?

社保和公积金缴纳比例是多少?缴纳基数又是多少?

当前政策,公积金的最高缴纳比例是 12%,最高的缴纳基数就是你的税前工资。但现实是,很多公司都会按照最低比例、最低基数缴。

如果你意识不到公积金缴纳比例带来的影响,可以参看前段时间,华为公积金比例下调引起的风波。

如果五险一金上也让你失望了,HR 还会说别的福利。比如餐补、交通补贴、通讯补贴、过节费、生日福利、员工旅游、节日礼金等。

可是,1000 的餐补和 200 的餐补能一样吗?所有员工都能出国游和优秀员工有机会出国游能一样吗?

3)口说无凭,贩卖承诺

首推很多创业公司的画饼行为,一来就是股权期权,开口就是财富自由。为了让你相信,还会举一些通过股权期权一夜暴富的例子。

且不说能不能等到发行股权期权,就算发了股权期权,你能分到多少也是问题。

逃过股权期权的诱惑,还有一个高频率出现的坑,那就是涨薪承诺。

许多 HR 会说:

现在给你的工资低,但是我们经常调薪,给你半年调一次,如果你表现好,两个月调一次都没问题。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承诺都不会实现,除非你真的表现得特别特别好。至于那些有严格薪酬体系的大公司,他们不会随便给这种承诺。

除此之外,有的 HR 会给项目提成承诺:

入职后能在一个月签下 100 W 的单子,我就给你奖励;入职后能将公众号粉丝做到 20W ,我就给发奖金。

分多少?怎么分?什么时候分?以什么形式分?

如果 HR 的回答是,等你做到了再说!那么不要再指望了,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极有可能是在忽悠你。

如何避免掉进这些坑?

其实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要在“鸡贼”面试官的套路下,还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酬。

针对以上 3 个谈薪中的坑,我们如何来面对呢?

1)你能接受公司给多少钱?

招聘网站上的薪资水平一般情况下都虚高,如果薪资范围是 6k-7k ,你最终能得到的是 6k 的概率是 90%,得到 6.5k 的概率是 9%,得到 7k 的概率只有 1%。

往俗了说,工作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所以第一步,你需要计算出你的生存成本是多少,如果一份工作的工资连养活自己都难,那就要谨慎考虑了。(生存线)

第二步,了解行业、岗位的平均薪酬。了解的方式可以是看准网、脉脉上的爆料;各大招聘网站的对比分析。当然啦,如果能从微博、领英、知乎等社交渠道撩到内部人员,能套取的信息会更靠谱 。(行业线)

第三步,分析这个公司能给你的资源、成长空间等附加值情况。(附加值)

生存线和行业线是两个已经摆在眼前的事实,你基本上没有可以挣扎的余地,唯一能考虑的就只有附加值。

2)你觉得自己值多少钱?

以上的评估都是我们对公司的要求,反之,公司也会对我做出评价。所以,在谈薪酬之前,还需要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才能在谈薪酬时有理有据。

应届生的评估维度主要有教育背景、实习经历、项目经历、附加技能(与应聘的岗位相关的技能)、证明能力的作品。

在职人员的评估维度主要有工作经验、项目经历、资源背景、名企经历。

不过,大多数人对自己市场价值的判断普遍高于自己的真实能力,想要更清晰地评估自己,可以参考别人,或是让别人给你做个评估。

对于应届生来说,可以打探打探你同学的情况,或者让你同学对你的硬性条件做个评价。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就参考工作经验、资源背景等跟你差不多的人,看他们能值多少钱。(薪酬是个人隐私,打探需谨慎)

3)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

当摸清上述底层逻辑后,在遇到谈薪酬的坑时,就能从容应对了。

① 应对坐地降薪

被压低的薪酬是你能接受的吗?从生存线、平均线和附加值三个维度来考虑。

再尝试分析 HR 坐地降薪的原因,是面试表现没有达到相应的薪资水平,还是前期对个人能力估价过高,还是找工作的时机、整体行情不佳,还是 HR 自作主张压价。

如果业务能力满足用人部门要求,其实可以想办法找用人部门领导聊聊,毕竟钱给足了好干活,过来人也都是懂的。

如果用人部门的领导非常想要你,你也能够有理有据地描述出来为何你值那个薪资(行业薪酬、岗位薪酬、自己价值评估)。这个时候用人部门管理者往往会尽可能帮助你去说服 HR 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尝试过后还是无法解决,你就预估这家公司未来 1-2 年里给你的学习机会及个人发展规划,是否大于薪资差价(期望薪酬与实际给的薪酬差)。

② 应对不确定福利

将自己想要获得的福利列一张清单,尤其是那些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步的福利,一定要做出特殊的说明。

对于五险一金等情况,建议查清楚当地的政策法规,搞清楚最高值、最低值,如果五险一金出现异常,会影响到哪些方面。

而且,有的公司针对不同的岗位和级别,会有不同的缴纳政策。

在与 HR 谈的时候,对照清单一一沟通清楚。不要担心会麻烦对方,因为你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方接受你的询问,也是在完成本职工作。

③ 应对不确定的承诺

承诺的东西并不一定不会实现,但抓在手里的东西会更让人踏实。

当面试官再跟你画饼的时候,请多多想办法与他谈谈当下,比如,能不能在谈股权期权的时候,直接给你加工资,让你看到诚意。

能不能在承诺项目奖金的时候,把具体的提成方案详细告诉你。

运营必备求职简历资料包

能够顺利进入面试的第一关,就是能够拥有一份面试官无法拒接的简历。

为此,诚意满满的套路编辑部,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份「运营人必备求职简历资料包」。帮助你做出一份抓人眼球的简历,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份运营简历资料包,无论质量还是全面程度都远超你的想象!

这份资料包小编整理了好久,我们花了将近 100 多个小时,从市面上近 60G 的资料里进行鉴别、筛选、整理,并邀请简历制作达人@大表哥吴炜韡,添加了运营简历经典模板,最终整理出来了这份运营简历资料包。

如果现在就想拿走的话,直接在「运营研究社」公众号后台回复「简历资料包」来领取。

回复「简历资料包」领取资料包

那么,具体来看看这份运营简历资料包有哪些内容,可以用来拯救写求职简历抓不中重点的运营人!

1)9类运营岗位简历全覆盖

从应届生运营、运营专员、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产品运营,不同岗位运营简历模板全覆盖,并且可以直接套用。

?△ 运营岗位简历模板

2)11份BAT大场面试经验案例

包括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华为等进入一线互联网企业的运营人分享自己进入大厂的面试经验。

?

3)50份高质量运营简历模板,更有创意惊喜

包括《简洁百搭简历模板》、《运营通用简历模板》、《详细案例简历模板》、《创意性简历模板》《运营行业简历模板》等文件。

?

△ Word 格式简历模板

△ 模板内容

△ 创意型简历

整个运营简历资料包大概就是以上这些内容了。如果你在找运营工作的话,记得把这份的求职资料包收下(没在找也可以收下备用),因为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转行,它都可以让你显得很牛逼。

回复「简历资料包」领取资料包

10,第四范式被指毁约大批秋招意向offer,CEO连夜回应:内部沟通出问题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作者木青、克雷格。36氪经授权转载。

互联网大厂控制Headcount,“小厂”也不例外。

10月25日,不少网友匿名爆料,在2018秋招季,国内AI创业公司第四范式“毁了一大批人的意向offer”。

网友称,原本以为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拿到意向offer,能顺利进入公司,但不料HR对录取意向书进行排序录取,而且名额比发的意向书少很多,这意味着很多应届生手中的意向书可能成为“一纸空文”,而自己也已经拒掉了其他厂的offer。

“毕业即失业”真的要来了?

“今年秋招可能会录你也可能不会”

事情首先在牛客网上爆发,网友发帖称第四范式HR先给毕业生发了意向offer ,最终却不发offer,并一直拖延不回复,“拖到你别的offer过期”,毁掉了自己的offer意向书。

在帖子底下,有不少网友也指出自己的意向offer“被毁+1”,指责第四范式的HR迟迟不谈薪资,把其他公司的offer都拖没了。

一位名为“本杰明·狗剩”的网友还在知乎上详细披露了事情的经过:

在经历三轮技术面之后,9月20日左右收到第四范式的offer call,表示面试通过;

接下来,他收到了一个未标明薪资的offer(即意向offer),第四范式告诉本杰明带薪资的正式offer等十一之后确定“市场价格”之后再发。

本杰明收到的意向offer上写道:“诚挚地邀请您加入第四范式”,“为早日实现AI FOR EVERYONE贡献自己的力量”,据悉意向书还附有CEO戴文渊的签名;

十一过后,第四范式的正式offer依旧未到来,同时本杰明手中还有两家公司的offer并被催促签约,随后本杰明打电话询问第四范式的HR,同时询问是否手中有意向书就一定会拿到正式offer。在得到HR的肯定回答“没有问题”之后,本杰明果断拒了手里另两家的offer;

在此期间,本杰明发现很多和他一样收到意向offer的应届生都在焦急等待,大家天天都催促HR,但仍没有具体回答;

10月20日左右,在一众追问下,第四范式的HR回复本杰明称:“今年秋招可能会录你也可能不会,但是春招还有机会”。与此同时,也有同学收到HR的消息:对录取意向offer进行排序录取,而且名额比发的意向offer少很多,这意味着手中的意向offer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于是,第四范式的这种做法引发了大家的不满,直到在网上被曝光。

官方回应:内部沟通出问题,正式offer已发放完毕

对于此次应届生秋招被“放鸽子”事件,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26在知乎热帖下两度进行回应。

第一次回应时,戴文渊保证“会在一天内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他承诺,第四范式在用人方面的态度不会有任何改变,非常重视校招,今年也会发放大量校招offer。“但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公司内部管理有一些问题,我们会尽快调查处理。”

果然,当天晚间7点多,戴文渊第二次进行回应,比较详细,主要信息包括:

根据以往offer接受率的经验,发放80-90个offer,预计30人左右到岗;

由于是内部口头沟通,在“80-90个offer和预计30人到岗”的信息里,戴文渊、内部各团队、HR团队之间产生了误解,导致这部分被误解的信息在和同学的沟通中被传达,最终给大家的感受是,公司要缩小招聘人数。

目前,76位已经收到offer意向书的同学,第四范式团队已经开始沟通。“正式offer将会于10月26日发放完毕”。

本杰明同学也向新智元确认,大家都已收到第四范式的正式offer,不过他也透露,他自己的offer中,给到的薪酬并未达到自己的预期。

第四范式成立于2015年5月12日 ,是一家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数据科技驱动行业应用的创新者。2016年12月,第四范式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一等奖。2017年5月,第四范式入选"Gartner 2017 Cool Vendor”,是国内唯一入榜的通用平台型人工智能公司。

本杰明同学向新智元透露,他当初投的岗位是AI研发相关岗位。

当谈起为何选择放弃选择其他两家offer而选择第四范式时,他表示“个人比较看好第四范式的发展,比较有潜力,而且往年薪资也比较高。”

莫辜负一片少年心啊!

大厂小厂都传“缩招”,今年的就业季真的很凉

“今年格外惨”,似乎成了今年求职者的共识。

各大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纷纷陷入裁员和缩招传言中。此前,美图、拉勾网、锤子手机陷入裁员风波,京东、阿里和华云也被传缩招,就业寒冬似乎真的来了。

据各大招聘网站上的信息,也能看到阿里、华为等大厂并未停止招聘,各大公司们也纷纷辟谣并未停招。但根据中国就业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互联网热度再降,就业景气并不乐观,互联网公司的用工需求减弱的趋势在今年年初已经显现。

“大厂们”、“独角兽们”的确还在招人,但放出的岗位变少,门槛变高,求职者面临了更激烈的竞争局面。此前有媒体报道,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某学院老师透露,“之前阿里在我们学校每年招30-40个本科学生,今年就收了10个左右”,目前大公司都在缩招,对学生笔试、上机能力要求比以往也更高。

教育部预测统计,2018届毕业生人数将会超过820万,再创历史新高,竞争更加惨烈。不少应届生今年求职感觉笔试通过率似乎极低,有同学曾在求职群里称,参加腾讯笔试的有30万人,进入面试的约两三千人;一些应聘阿里的人则称,基本上是笔试后就没有动静。

也有网友分享面经称,今年校招面试大厂时,有的大厂直接说了就是按照社招要求面的。

不止校招如此,往年秋季也是许多往届生的“跳槽季”,但今年社招也很不乐观。

据悉,某AI独角兽公司技术岗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今年在一些地区停止技术岗位的校招,社招名额也减至原来的40%。

2018秋招AI岗位情况如何?

就像知乎用户本杰明说得那样,放弃其他公司offer是认为人工智能公司的潜力,也是看好AI的发展前景。

知乎用户Beili也是2019届应届生,他表示:大厂很多时候招人,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希望校招的同学能够快速上手业务。像腾讯优图、AI lab, 阿里IDST,AI lab,这几个热门部门一直都在疯狂招人,只是很多候选的同学背景不匹配。知乎用户曾冠奇称,互联网企业的研究院相对来说比较弱势,人才需求量大的是业务部门的算法落地的人,他们要的是快速把算法拿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这些在知乎回答的应届生也都表示,虽然很多大厂AI岗在疯狂招人,但来应聘的应届生还是太多了。知乎用户Beili和小莲子都表示,投AI 的同学真的实在太多了,投算法实习的有2000个候选人,最后一般录取3个左右。

然而就业形势却一年比一年严峻,2018届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800万大关。而在人工智能日渐火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工科学生选择加入该领域,近一两年来,这一趋势尤为明显,也导致毕业生的供给端数量远超过需求端数量。

AI这一领域,对于求职者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供给还远远不够,但应届生通常在学校里中实践机会并没有那么多,那如何在竞争激烈的AI岗位招聘中脱颖而出?

以下是知乎用户Beili对于AI岗位秋招的分享,主要是今年秋招AI岗位面试的范围和coding的要求:

1、硕士主要看部门、方向、业务和你所了解方向的掌握程度

A.大厂的话,基本的coding+leetcode是基础(c++或java必须掌握一项,python等脚本语言必须掌握一项,所谓掌握,我的面试体验是:拿C++举例,你对其中的多态、容器、垃圾回收等要有清晰的了解,让你举个例子或者做个描述必须得信手拈来) ,那caffe、tensorflow、pytorch、mxnet,你至少要玩过一项,这一项随便问个模型你得知道输入是什么,参数有哪些,输出是什么吧。再加上你的论文、项目、比赛或者实习经验,这是面试的加分和可谈判项,那后续的面试套路基本就是machine learning(原理+推导) +deep learning(举例+理解,例如过拟合的解决方法,dropout的梯度求解,cnn的梯度求解等)+你的具体方向中的SOTA(state-of-the-art)模型(CV / NLP/ 语音 等)。

对业务考察也比较关注,就拿推荐系统来说,xgboost / lightGBM这些基本的你都得会,包括怎么用,怎么做特征选择,怎么用大数据框架等,默认你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因为面试官在这行摸爬滚打至少3年以上了,看简历看多了要求自然水涨船高,这些让我们应届生的确有些头疼(想想,你在学校怎么会轻易接触上千万甚至上百亿的数据呢,所以基本都是懵逼状态,这里给大家说个小窍门,核心思想就是我认为可以先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再怎么样怎么样,要有个大致的解决思路,方案不一定要对,但一定要有你自己的想法和尝试);

B.创业公司(或者小型独角兽):简单粗暴,两轮leet code中等难度的面试题,因为公司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没有时间和空间让你以摸索的方式搞产品,所以中等的代码输出能力是必须的。我面过上海的一家B**司,一个小时6道算法题,这对于我这种半路进入AI的同学,基础知识又不是足够扎实的同学来说的确是当头一棒,所以锻炼可持续性的开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思路就是搞通一门语言,再对例如贪心、动态规划、BFS、DFS、搜索、字符串、图、数组、链表、二叉树等类型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有深入的了解);

C.巨星独角兽,重点考察两个能力,一个是代码输出能力(面向算法和面向业方向的),一个是学习能力,前者是一面的通过点,后者是二面通过点。这里代码会对例如SGD的并行实现、CNN的伪代码实现、drop out的反向梯度实现、tensorflow的源码等进行考量(可实现+free bug是coding能力很强的面试官喜欢的,思路和内存消耗以及并行化是博士面试官喜欢的)。学习能力主要考察智商,以及根据你硕士期间做的事情来进行衡量;

2、博士主要看重点会议论文+对业务的理解 +一定的代码输出能力(MATLAB 、R这种也算)(我自己不是博士,只能看些身边工作的博士经历来说几句吧)

A.基本3-4篇顶会是进入大厂一线AI 算法团队的门槛;

B.剩下的就是考察你后面三年之内出顶会paper和对业务帮助的能力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考察,大概会让你谈谈思路和想法吧,或者直接跟你说我们有个场景,你打算怎么做之类的);

C.没有顶会的博士一般进入大厂二线的算法团队,在已有的公司业务上进行算法迭代和优化(至于大厂算法部门哪些是一线团队哪些是二线团队,大家上脉脉上一问便知);

D.代码这部分博士好像都不怎么问leetcode 了,至少概率比较小,这个要看面试你的总监或者高管是什么风格的,如果对方是ACM背景的大神,那可能还是会给你出道算法题。。。

E.总而言之,博士大部分都是圈子里的人,套路大概都很清楚,最后就是在做一个最优match的匹配问题,所以会有取舍吧;

F.你的老板和实验室大致决定了你最后能去的团队水平。。。(大厂基本对国内牛逼的一线老师和团队都是实时跟踪的,所以有个好老板对于博士太重要了,这有连带作用呀);

(本文引用自知乎内容已获作者授权)

11,为何我不要工资,老板都不录用我?_

动不动就上“头条”的今日头条,内部又出现了一些小乱子。

近日,今日头条“强制员工离职”一事在脉脉上刷屏了。

事情大概是这样,今日头条的一个产品被放弃了,某产品经理在头条圈发帖要求复盘为什么,结果公司对其采取强制离职措施,并找了 3 名安保将其带离公司。

图片来自脉脉

有认证为今日头条员工的用户评论说道:

“用脑子想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这么做吗?复盘就开除,肯定还有其他细节......”

今日头条的公关也出来回应,就其观察来看,是公司因为绩效和管理问题,对员工提出了劝退。

劝退之后,员工在内部对公司有大量攻击性言论,导致了最后被强制离职。

员工因为绩效问题被劝退,透露出这么一个残酷的真相:公司要的是能为他们创造价值的员工。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16 年年底的时候,我一个人从 4 线小城市来到上海,误打误撞地入职了一家创业公司。

抱着学习心态的我,不在乎工资,想着能够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结果发现自己丝毫没有成长。于是就想着,能不能报门课程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一天,朋友给我安利了运营社的课程。在学习时候,我萌生了去运营社工作的想法,于是我就加了贤哥的微信。

但说实话,我之前不是这个行业的,没有经验,心里没有底气。

为了让贤哥感受到我的诚意而录用我,我通过后的第一句话是:

“小贤老师,我想来运营社工作,我可以不要工资,就想跟您学习,可以给我个面试机会吗?”

贤哥委婉地拒绝了我。

为什么我都不要工资了,贤哥居然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我?

我很疑惑,但又不想放弃。于是我就把在课程上学到的知识系统地学了一遍,又做了满满 10 页的社群运营方案出来,按照《互联网运营面试攻略》修改了简历,然后跑到贤哥的公司。

贤哥看我诚意满满,就给了我面试机会,面试过程还算顺利,最后贤哥问我:

“公司希望你来是立马能上手工作并创造价值,能做到么?”。

我拼命点头,于是我成功进了运营社。

说实话,工作 3 个月我还是不明白,贤哥当初为什么不要我(尽管我连工资都不要)。直到前几天,看见今日头头条员工因业绩问题被劝退,我才恍然大悟。

不要工资?几千块对老板来说就是九牛一毛,他们不在乎这点小钱。如果你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即便是高薪聘请也在所不惜。

但如果你只是抱着:“不要工资,或者可以降低工资标准,以学习的心态来工作”,老板能要你才是傻子。

为什么这么说?我分为 2 点:

首先,谁能说出这种话?一般是转岗,或者是刚刚找工作的新人。由于没有经验,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只能“能力不够,态度来凑”。

当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毕竟态度不是老板招你的核心原因,能力才是。

其次,用几千块养一个学习的人,就是浪费(因为不可能不付工资,否则违反劳动法)。

来算一笔帐,老板招这样的人,要付出多少成本。

明面上,除了他付工资,还要交五险一金。虽然说可能只有几千块,但你是来学习的,短期内不能为工资创造价值,难道花几千块不是浪费嘛?

再来,他还占了办公室的座位、办公用品等资源,抢了对公司真正有价值员工的资源。

综上所述,老板为什么要请这样的人?

这样一分析可能的确有点残酷,但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开公司不是做慈善,不过只要我们能创造高价值,就可以获得高回报(扪心自问,是不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没法创造价值,那就应该通过自我驱动的学习,来提升能力。

如果你现在能创造价值,也希望你能为将来做准备,不然可能就会像今日头条的员工一样,因业绩问题被劝退。

所以无论不管你能不能创造价值,你都应该通过学习提升能力,让自己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运营社发布了 4 门技能训练营课程,让你快速掌握一技之长。

人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社群运营

互联网运营必备的技能——活动策划

最容易进大厂的技能——内容编辑

立马提升业绩的技能——转化文案

它们都是小贤在小红书和百度、运营社的工作中积累沉淀下来的实操经验。如果你想在这 4 个技能方向有提升,想让自己尽快的拥有进入大厂的技能,可以继续向上滑动,看课程详细介绍与参与方式。

人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

《8节课教你打造爆款社群》

有人靠社群 1 小时涨粉 3000,有人靠社群将付费转化率提升至 53%,有人靠社群做知识变现脱贫,有人靠社群创业估值 5 千万,幸运的是这 4 种人都在运营研究社,并且他们都把自己的社群实战经验浓缩在了《爆款社群技能训练营》。

1)有价值的社群都是怎样做定位的?

2)从 0 开始运营社群,需要筹备什么?

3)6 个社群获客套路,社群裂变怎么玩?

4)社群的 2 大活跃增长引擎与 8 个手段

5)提升社群转化率,让用户买买买?

依托微信 10 亿日活与人均 90 分钟在线时长的微信社群,是我们每一个互联网人都需要抢占的流量洼地。教育行业可以拿社群做转化,电商行业可以拿社群做ARPU,工具行业你可以拿社群做增长,个人自媒体可以拿社群知识变现…

第 8 期爆款社群技能训练营学习周期为 7 月 17 日 - 7 月 27 日,仅剩 10 个名额,扫描下方二维码,帮助你零基础入门也能变身社群老司机。

↑↑

适合人群

想在微信低成本获客,想提升流量转化率,

留住产品核心用户,想做知识变现的童鞋。

互联网运营必备的技能

《做出让老板点赞的策划书》

在运营小伙伴的交流过程发现,他们在策划活动时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1)对活动价值知之甚少,更多的是听从上级的安排,不知为什么要做活动。

2)对活动策划知之甚少,更多的是沿袭过往的活动,不知如何去优化活动。

3)对活动管理知之甚少,更多的是参与者和协助者,不知如何去操盘活动。

4)对活动预算知之甚少,更多的是接受砍预算实现,不知如何去说服领导。

....

基于小伙伴们亟待解决的这些活动策划问题,小贤结合在小红书、百度和创业以来的策划经验,研发了《活动策划(P3)训练营》。课程内容是选自小贤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魅族等企业提供的内训教程,而后又经过运营社教研团队 300 个个小时的打磨升级完成。

第 6 期活动策划(P3)技能训练营学习周期为 7 月 24 日 - 8 月 3 日,仅剩 28 个名额,扫描下方二维码,在6月的最后一周系统掌握活动策划技能。

↑↑

适合人群

需要策划线上活动的运营同学,

尤其是对数据提升比较紧迫的小伙伴。

最容易进一线大厂的技能

《从零开始成为顶级内容编辑》

从拉勾在招岗位数据显示,目前内容编辑在招岗位数量仅次于新媒体,而且设有编辑岗位的企业包含百度、腾讯、网易、京东、美团等知名互联网公司。随着淘宝、大众点评、抖音、Wifi万能钥匙等超级 App 往内容平台发展趋势来说看,内容编辑的需求还将进一步的扩大。

内容编辑作为信息服务连接用户的关键。需要掌握内容定位、编辑、发布、策划、粉丝互动、数据分析的技能,促进产品中的内容流通闭环,最终实现拉新、活跃、留存、转化、传播的运营目的。

另外,对于成长性足够强的运营同学,选择从内容编辑入门,在积累足够活动策划、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的能力,可晋升为内容运营、高级内容运营、产品运营。

第 5 期内容编辑训练营学习周期为 7 月 31 日 - 8 月 10 日,最后仅剩 35 个名额。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本期技能训练营,我们将帮助你成为最有成长潜力的运营。

↑↑

适合人群

希望或正在从事内容相关工作,

对社区产品、内容产品感兴趣的同学。

立马提升业绩的技能

《从0到1,让你写出高转化的文案》

小贤曾为某无人机项目做商品众筹详情页优化,3 天卖出 5000 台;曾为视频会员销售公司做 App 推送文案优化,业绩提升了 2.7 倍;曾给运营社的微课海报做文案优化,在非大咖讲师的情况下 3 天涨了 2 万粉...

小贤把转化文案的实践经验都浓缩到课程里了。

与市面上的营销文案不同,这是一门专为运营量身打造的转化文案技能课程,覆盖了运营工作中 90% 的转化文案写作场景。

手把手教你写高转化的商品详情页

10招写出高转化的公众号卖货图文

4步写出高点击的活动banner文案

提升App推送打开率的8个技巧如

何写有逼格又有转化的朋友圈

文案让社群用户买单的高转化文案组合

第 3 期转化文案训练营学习周期为 8 月 7 日 - 8 月 17 日,仅剩 46 个名额。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本期技能训练营,我们将帮助你成为最有成长潜力的运营。

↑↑

适合人群

0基础,推广转化率低的同学,

一遇到写转化文案头就疼的同学。

报名运营社训练营的你将会得到什么?

1)让你 10 天掌握用得上的运营技能

小贤在做课程研发时,一直要求课程能够解决运营大概率会遇到的业务问题,一直要求按真实的运营执行流程构建课程体系。比如社群运营的课程,就是按照社群业务开展流程来做课程设计,从定位、筹备、获客、再到转化。

课后学员反馈

2)让你学会举一反三,解决业务问题

技能训练营的每一个小节课程内容都在坚持用“案例+方法论”的模式进行开发。想象一下,10 天学习后,当老板下达了一个任务,你可以在全部门同学面前有条理、多维度拆解它,那是多么炫酷和有成就感的事。

3)让你“轻松”的完成 10 天高强度学习

与知识获取不同,技能学习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为了让你能够连续 10 天坚持学习一门技能,我们会根据学员的入学测试成绩进行分组,20 人/组并配以教学助理。助教们会“丧心病狂”式对你的技能学习进行督促和辅导。

训练营学员反馈,下滑可查看更多

在付费报名后,你需要熟知技能训练营学习模式

1)训练营模式

图文课程学习(非音频)+ 群内打卡 + 案例分析/话题讨论+作业实战 +导师点评

2)训练营价格

349 元,每项技能训练营预计招生 100 人,额满即止。

3)成功付费的同学,一定要添加@运营宝宝 为好友,并将支付截图发给她,运营宝宝将在开营当天给你专属的编号,并拉你进入学习社群。

如果觉得训练营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推荐给希望提升运营能力的小伙伴。

在公众号「运营研究社」

回复以下数字关键词看运营实操干货

01--《年轻人,为何要坚定地选择做运营?》

02--《坚信运营跟对人比做对事重要》

03--《运营跟产品的五种“暧昧”关系》

04--《如何快速成长为高阶运营》

05--《运营的三大职业发展方向》

06-- 《高阶运营常用的3种思考模型》

07-- 《如何有效的进行跳槽》

08--《怎样用数据分析提升用户留存》

09--《十步成为互联网上最稀缺的运营》

12,一场腾讯与腾讯的生死搏斗_

编者按: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作者舒虹。36氪经授权转载。

夏秋之交,风云变幻。

几日内,中国互联网大军已经经历了几起微妙而重大的人事变革:9月10日教师节这天,马云宣布交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权杖,将于一年后正式“让贤”;三日后,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完成其亲自操刀的小米组织架构大“手术”:新设组织部、参谋部,调整任命了一大批“80后”高管。

9月16日这天,杭州、北京天气大好。腾讯总部所在的深圳,却遭遇了35年来杀伤力最强的一场台风。

微信朋友圈疯传,狂风大作下,腾讯新大楼玻璃幕墙破损掉落,留下坑坑洼洼的风洞。腾讯公关团队立刻跳起辟谣:“破损”的墙面乃节能遮阳板设计而造成的视觉误差,实际上,一切安然无事。

即便台风肆虐,一场早该降临腾讯的“狂风骤雨”却始终没有发生。

三个月以来,李天一一直在等待一个结果。今年5月,李天一通过腾讯内部推荐通道申请加入腾讯云,经过四轮面试,到了最后发offer的关头,流程突然被卡住了。到了8月,李天一被告知,腾讯云部门没了待招的人员编制,要等编制下来才能走后续流程。

“找了个猎头来问,对方说不用等了。4月开始,腾讯云社招的headcount(人事编制)就已冻结,今年的应届生都被转去了微视”。李天一说。

腾讯云冻结headcount的消息已在腾讯内部流传了一段时间,其背后的原因直指组织与人事。

据多位腾讯在职员工与合作伙伴向全天候科技透露,腾讯正在酝酿的一场组织架构的调整,目前隶属于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的腾讯云或将独立成为一个新的BG,也有可能与技术工程事业群(TEG)部分职能、腾讯“互联网+”等有关业务合并,大概率是针对To B业务设立一个新的组织架构。

一位腾讯总部人士说:“腾讯的这场变革势在必行,Pony(马化腾)去年年底就在内部说过,腾讯要设立一个适应To B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只是至今未下发正式文件。”

2017年12月,腾讯2017年度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说:“在管理方面,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组织架构,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地梳理。”

腾讯总裁刘炽平补充道:“很多人说我们只有To C的基因,没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你看进化中的成功物种,不是一开始就有那种基因,都是演化出来的。”

只是,时隔已近一年,外界并未看到明确的推进迹象。反而,自今年1月以来,腾讯股价由最高点的475港元下跌至最低点305港元,市值蒸发超过1500亿美元。有投资人感慨道:一家净利润季度同比增长20%、赚近200亿的公司,看朋友圈评论像是快倒闭了一样。

9月17日,台风过后的周一,腾讯股价再跌3.27%,停摆在319.2港元。截至9月18日中午,腾讯市值跌破3万亿港元。尽管9月7日起,腾讯累计耗资1.87亿港元连续6日回购股票,但似乎于跌势无补。

箭在弦上

2012年前后,腾讯经历了一场重要的组织架构“手术”:公司由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

这次变革,主要是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大潮:腾讯将同一产品的手机端和PC端整合,把原来的无线业务BU拆了,和PC上的对等业务合并在了一个部门。据腾讯创始人之一、前CTO张志东回忆,“移动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走到了‘革命’还是‘被革命’的关口。”

自1998年创立以来,腾讯公司几乎每七年历经一个关卡:2005年为了应对一个业务到多个业务,采取了横向的事业部制;2012年则是走向移动化。

如今,即将20岁的腾讯行至转折点。AI、大数据、云是关键词。

多位腾讯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To B(企业端)、To G(政府民生端)业务的整合、数据的共享和打通是近来腾讯内部最关心的话题。但腾讯To B、To G业务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内部机制。

腾讯现有事业群架构(来源:腾讯官网)

目前,腾讯共设有7大事业群,分别是CDG(企业发展事业群)、IEG(互动娱乐事业群)、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OMG(网络媒体事业群)、SNG(社交网络事业群)、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以及WXG(微信事业群)。

这一组织方式是应腾讯赖以成功的产品文化而诞生的。它的设计者之一张志东称,这种生产方式具有边界简明的优点,以部门/产品组为单位,一个产品部门就能自主立项,快速试验,当遇到大的技术难题时,再从公司层面抽调有经验的同事增援。在一定的产品领域和试错时间内,允许不同的产品团队有不同取向的探索。

作为腾讯To B业务的重要出口,腾讯云隶属于“以打造娱乐化社交、场景化通讯和云化企业服务”的SNG。其它的AI、互联网+民生、办公、小程序、公众号等To B业务则散落在不同的BG和业务部门。

在ABC(AI、Bigdata、Cloud)时代,这带来很重的“数据墙”和“组织墙”的问题,突出表现是多头销售、各自为阵。

例如,腾讯云与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FiT)均设有金融云产品部门,分别对接不同的银行客户。过去几年,腾讯金融云方面的客户发展了超过6000家,分别来自不同的团队,存在不少业务部门“打架”的情况。

“腾讯云现在的架构是参考腾讯本身的业务,(针对)每一个行业有一个云业务负责人,然后让职能部门支持云业务,但是当一个云的客户接进来之后,它的需求是多样的,就需要定制,这个时候方案一定会涉及到其它的BG。腾讯云在架构上没有权限,也没有技术高管,它没法调用TEG的力量、MIG的力量,甚至优图的能力。”腾讯云离职员工张钊说。

2017年4月和5月,腾讯MIG和腾讯云先后推出了两个不同的语音开放平台——腾讯叮当和腾讯云小微,对标亚马逊Alexa。二者都自称“智能服务开放平台”,都提供硬件接入服务,都可以为第三方提供语音技术能力与接入腾讯内容资源。

腾讯云小微被认为是腾讯内部AI能力的集中展示,但是连腾讯自己出的叮当音箱也不愿意使用云小微。

“公司的使命是连接一切,但是内部连接之差,对比起来反差强烈。”一位腾讯内部员工指出。

据悉,游戏部门内部竞争更加激烈,腾讯内部有两个“吃鸡”的团队,让两个工作室做两款不一样的手游,一边加班到12点,另一边就加班到凌晨2点,做游戏变成了打仗。“公司在产品层面可以‘赛马’,但是AI、数据等基础研究层面,过于分散并不是理想状态。”上述员工认为。

过去一段时间,腾讯组织架构的阻滞在腾讯内部引起广泛讨论。

有员工在内网发文指出:毋庸置疑,赛马机制在公司过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现在仍不过时,但任何规律都是有条件的。过去To C市场的竞争更像是丛林游击战,大家可以尽量分散,最重要的是“神枪手”产品经理,但To B、To G市场的竞争更像是大规模的阵地战,是个系统工程,哪个部位都需要集团作战,考验的是斗志、纪律和领导者调兵遣将的战略眼光。

也有员工直言,现在游击战打完了,该打阵地战了,To B业务的壁垒和护城河远高于To C业务,只有To B、To G业务才能让腾讯守住胜利果实,经久不衰。

引而不发

放眼巨头的江湖,移动互联网格局几已定型,战略的重整、组织结构的裂变成为新时代的破题之义。

2017年8月29日,华为宣布调整内部架构,将Cloud BU迁移至华为集团之下,成为与运营商业务BG、企业业务BG、消费者业务BG并列的一级组织部门。而早在2009年,阿里巴巴已独立阿里云团队,角逐云服务市场。

腾讯的这一结构性矛盾存在已久,却迟迟引而不发。

今年9月,张志东在一场腾讯学院的内部分享中,再次提及变革话题。他说:“大型企业的组织变革和中台建设,绝对是一个难题,需要很大的魄力和智慧,找到适合的演进节奏和建设次序,估计也必然会遇到不少的阵痛,如部门短期利益冲突、部门团队的安全感、经验不足的损伤等。我想,这里最关键还是两点,一方面是取决于高层管理团队的自上而下的决心和意志。另一方面,就是公司的各产品和技术团队的文化和胸怀。”

在腾讯历史上,这并非无经验可寻。

2011-2012年,腾讯转向移动化的组织变革中,原来的无线事业部被拆分,改以业务为单位,把手机、PC聚在一起,PC大团队转身投入到手机上来。组织的既得利益和惯性遭到了挑战。无线事业部是2004年腾讯上市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团队。在游戏还没有带来很大收入之前,手机QQ是腾讯最重要的创收部门。

在云时代的变革中,腾讯再度面临相似困境。

过去,在以社交和娱乐为业务重心的腾讯业务体系中,腾讯云并不是明星。但在腾讯内部,腾讯云被视为腾讯大生态和“连接器”的一个重要落点,承担着腾讯开放战略的实行。

为什么腾讯云隶属于SNG?来自腾讯的官方说法是,腾讯云的技术框架来源于QQ。事实上,腾讯云的数据底层也与TEG(技术工程事业群)息息相关,例如腾讯云分析(MTA)、腾讯云推送(信鸽)等大数据运营服务均是TEG的数据平台部提供的。

腾讯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QQ时代。社交内容的大量涌现对当时整个中国互联网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云负责人邱跃鹏曾表示:“当时公司希望用传统的Web型业务架构解决问题,并最终借此在海量存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界面新闻报道,2014年底,邱跃鹏开始全面接管云业务,带领团队逐步优化产品体验,攻占行业细分市场,探索To B这个对腾讯来说稍显陌生的商业模式。

早期的腾讯云主要服务于游戏行业的客户。作为前沿技术的输出窗口,腾讯云输出着来自包括微信事业群、技术工程事业群、社交网络事业群等内部各个BG的技术成果。

腾讯SNG,负责以QQ和QQ空间为基础打造大社交平台。“在感情上,这里有一大把10年甚至15年的老员工,他们的战功是在QQ与MSN之战中就已立下的。动谁都不合适。”张钊说。但企业转型必然带来人事的阵痛。

2014年,腾讯云平台创立时,在腾讯内部并不是优先级业务。在接受采访时,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曾这样描述腾讯对云服务的重视:老板给你站台,钱也给你,人也给你,要什么资源你说,都给你,然后你给我打赢这场仗。

但是相比陆奇之于百度、王坚之于阿里云,腾讯云、包括整个腾讯技术层面一直缺少一个具有内部号召力与行业影响力的精神领袖。

2010年,曾就职于美国谷歌和微软两大互联网公司的陈磊加入腾讯,先后负责腾讯广点通和腾讯开放平台,并一手创办腾讯云平台。2014年11月,陈磊离开腾讯云,加入迅雷。

2018年6月,在与全天候科技的一场对话中表示,陈磊谨慎表示:当时腾讯云的组织架构并未对业务造成阻力。

“陈磊对于腾讯云是有感情的,他设计了一套云业务战略,主张先做基础设施,做大规模、占领市场,但是SNG的负责人汤道生却主张利润优先。”张钊告诉全天候科技,“陈磊着手腾讯云时,马化腾是真的不信的,他的一些提法到了高层更推不下去。直到2016年,腾讯才开始重视云计算,与阿里抢占云市场,今天的腾讯云又回到了陈磊设计的老路”。

目前,腾讯云在游戏和视频领域已达到行业第一,正在大力拓展金融、医疗、电商、旅游、移动应用、政务、在线教育等领域。传统行业和政务机构还有一大波等着上云的大机构。目前,公有云的用户主要来自互联网行业,但占中国经济比重最大的制造业仅占12%,金融仅占8.5%,医疗健康行业3.6%。

有腾讯云的合作商家告诉全天候科技:“游戏云、视频云做得好,第一是接口简单,第二,客户更关心腾讯带来的流量优势,而不是技术构架。”

腾讯云几任空降下来的市场体系的总经理,都在努力扭转这件事:去做销售,而不是卖流量、卖市场。但实际效果捉襟见肘。

“腾讯这两年越来越暴露出一个隐患——无法在战略转型的关键岗位上获得优秀领导人才的补给,To B业务整合难点就在于此。”一位接近腾讯人士这样总结。

自2014年张志东离开腾讯,四年来,腾讯一直没有CTO。微信公众号“卢泓言”8月18日撰文《张志东归位鹅厂如何》,指出腾讯需要有一个CTO来担负起打通数据,建立大后台的历史责任,而不是一味的内部赛马,相互封闭。

张志东(tonyzhang)在文后留言说,“个人是不会回归永无止境的企业发展了。鹅厂并不缺技术将才,也有较为开放和自我反思的文化,当前在组织架构在适配云时代上遇到大坎,组织变革是滞后了,这对20岁的鹅厂来说或许也是一个契机,相信鹅厂的管理团队能自我变革,会有新一代的领军将才冒出来。”

总部掌控力

2010年,BAT三位大佬在深圳的一场正面论战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在当年的深圳IT峰会上,李彦宏说:“云计算这个东西,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

马化腾认为:“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云计算资源,要几百年后、一千年后才有可能到达阿凡达那种现象,现在还是太早了”。

只有马云最激动,他说“最怕就是老酒装新瓶,你看不清他在玩什么,突然爆发出来最可怕。”彼时,阿里云计算项目已经开工半年多。

2013年,百度与阿里、腾讯的竞赛中,逐渐落于下风。对此,李彦宏的反思是,阿里与腾讯都是从用户收费、C端收入,百度的收入在B端。这一年,百度发布了“轻应用”,尝试向C端业务转型,并在2014年全面收购糯米网。

腾讯在云业务上的发展未获先机,表现出来的战略落后,换句话说即总部掌控力不强。

吴晓波在《腾讯传》中指出,腾讯组织架构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不依赖个人精英,而是依靠体制化动力的成熟体系。

在腾讯组织架构中并没有一个类似于“总参谋部”这样的机构来进行流量的统筹配置,这一职权其实被掌握在了“总办”手上。各事业群的负责人在业务拓展上被授予了最大的权限,但其命脉始终由最高决策层控制。

腾讯创始人团队的结构,使得大家能有很高的相互信任度。张志东称:“Pony的管理风格比较开放,只要时间允许,他愿意听到大家不一致的意见,愿意花时间和大家讨论,一次吵架吵不完,还可以吵第二次、第三次。”

以内部竞争和产品文化著称的腾讯,提供了一种较为开放的企业治理环境。作为中国两家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阿里的行事风格全然不同。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商业奇才,“风清扬”马云战略决策高举高打,企业治理也不拘一格。

2009年中,阿里金融部门成立,由胡晓明负责。同年9月,王坚(花名“博士“)带领的阿里云成立,他坚持自研一套云计算操作系统,也就是后来的飞天。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在胡晓明的描述中,王坚是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当时业内有开源代码,但阿里云选择重建。”站在今天,胡晓明认为这个决定让阿里受益无穷。

为表示对阿里云的支持,马云当年提出阿里金融全线业务迁往阿里云平台。阿里云初期业务发展艰难,在质疑声中,马云却说:“我每年给阿里云投资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

成立8年的小米开始由创业企业向成长型企业迈进,未来目标是要成为营收万亿、员工十万人的公司。

雷军近期宣布了小米上市后首次,也是小米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变革。

之后在与媒体对话时,雷军表示,早期的小米,打法有点像游击队,或者特战队,但今天小米营收过千亿,员工近两万,再靠打游击,肯定不行了。要能打运动战、能打相持战,更要能打大兵团作战,就必须要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集团军”。

而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雷军认为,不仅要“大脑”强,还要保持持续的肌肉力量,必须把一线业务阵地交给年轻人。

为增强“大脑”,雷军为小米新设了集团参谋部和集团组织部,增强总部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这是“特别强力的部门”,雷军说,“过去我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扛总部职能,现在我希望有更多更强的团队来帮我分担”。

腾讯的开放战略始于“3Q大战”,2013年,马化腾首次提出“连接一切”的使命,2018年又再定位“数字化助手”。

腾讯的上述战略屡受争议,被认为直接催生了业务“投行化”,压迫了产品创新能力。马化腾称,“因为腾讯定位不做零售,甚至都不做商业,更多的方案是助力、赋能,提供一层很薄的能力,与线下零售企业没有利益冲突。”

“去中心化”是网状的思维,这导致了腾讯对于算法和数据的掌控力微弱。而阿里在现有的流量盘子里,所能实现的转化能力和变现能力并不低于腾讯。

《全面反思腾讯的战略》一文提到,腾讯的客户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成为部门的“私有财产”,至今没有内部打通,也没有一个畅通的分享的机制。

一个例子是,微信的广告业务不是由微信这个部门负责的,而是由另一个部门的广点通团队负责的。我们每天在朋友圈看到什么广告,是由广点通团队开发的分发算法决定,这个算法如果能够用上微信用户的各种行为数据,当然会精准得多。例如,对一个每天发大红包的土豪,多给他推些奔驰宝马或奢侈品的广告,效果当然会很好。但非常遗憾的是,并没有。

反观阿里,2015年时就实施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中台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整合阿里内部的所有数据,对内提供数据基础建设和统一的数据服务,对外提供服务商家的数据产品。几年看下来,效果显著。

阵地战时代

正如亚马逊云计算与开放平台、Google与Facebook的广告以及阿里云,全球范围内一流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中有一个共同逻辑:To C业务做基础,凭借C端积累的数据、技术、资源等,逐步蚕食B端市场,做大B端收入。

一直以来,无论游戏还是社交,腾讯都被认为是一个偏C端的公司。腾讯的核心资产基于QQ、微信建立起的用户账号体系,其主要盈利模式也是通过广告、游戏等方式,将这些用户资源变现。

而近两年,马化腾亲自力推的产品,或在公开场合出席的活动,几乎都与To B业务相关。其中最重要的,一是支付、二是云业务,二者都是To B业务的底层,在腾讯财报中以神秘的“其他业务”存在。

9月17日,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化腾再次强调:“腾讯多年来一直专注做连接。连接人与人的极限就是几十亿个节点,但是,如果连接人和物,人与服务,那么这个规模将会增长到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量级。”

全天候科技了解到,腾讯的这场组织架构的调整中,腾讯云是核心,但腾讯将要进行的“手术”还不止于此,一场更大的变革将在内部展开。大概率是整合腾讯的To B业务,建立一个全新的架构。而这一组织架构的领导人层面,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SNG总裁汤道生是可能性最大的人选。

事实上,过去几年,在轰轰烈烈的To B市场争夺战中,腾讯倾注不少:除腾讯云外,腾讯还有企业微信、腾讯文档、公众号、小程序、泛娱乐IP等服务B端的产品,甚至包括整个AI体系。连腾讯内部的服务部门,都在努力开放自己的能力,服务B端企业。

以AI为例,目前腾讯内部有三大人工智能团队:优图实验室、AI Lab和微信AI团队,SNG(社交网络事业群)、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以及WXG(微信事业群)。因此,需要把整个腾讯的AI能力“拎”出来,难度不小。

过去,腾讯B端业务的发展,遵循了“去中心化”的思路,腾讯把平台能力开放给广大品牌商、零售商以及商业地产等合作伙伴,将微信的社交用户和关系链、营销能力、支付能力、云服务赋能予线下各行业,以此推动各行业的发展。

当外界的目光聚焦在腾讯To C业务发展疲惫上时,腾讯的B端业务却在悄然成长。

目前,腾讯的主营业务分为四个大块:网络游戏、社交网络收入、网络广告、支付相关及云业务。8月15日,腾讯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73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

其中,腾讯“其他业务”(支付及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1%至174.96亿元,首次超过了社交网络,排在收入占比的第二位,仅次于网络游戏。在腾讯公布的历史数据中,腾讯云业务保持着100%左右的增长速度。

有观点认为,到2020年,来自支付和云服务相关领域的收入占比有可能首次超过游戏,届时腾讯才能最终摘掉“游戏公司”的帽子,成为一家综合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

腾讯业务布局和收入变动(来源:富途证券)

回顾腾讯上一轮组织架构变革,实际上2010年已意识到问题。2011年初,微信上线,抢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但改革真正成行,需要克服万难。直到2012年5月,腾讯才正式宣布组织架构的调整,而2014年3月才正式成立微信事业群(WXG)。

这一次的组织变革即便不是全盘“手术”,但对腾讯至关重要。腾讯需要与自己展开一场战斗,甚至杀死那个原来的自己,方能重生。

不知道这场暴风雨还要多久才能降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天一、张钊为化名)

文章TAG:腾讯面试应聘腾讯的审核有什么面试题腾讯面试应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