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美国大白蛾用什么农药防治,市中区实施飞机喷药防治美国白蛾

美国大白蛾用什么农药防治,市中区实施飞机喷药防治美国白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7:13:0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美国白蛾泛滥,有什么有制止措施呢?

美国白蛾泛滥,有什么有制止措施呢

美国白蛾寄主多,阔叶树上多作恶;繁殖力强食量大,适应性强耐饥饿,传播路远途径广,有时扰民屋中躲。该虫原产北美洲,现在欧亚多传播;我国辽宁先受害,如今长江已跨过。“木头工程师”记得,两三年前美国白蛾曾经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大量发生且严重骚扰民众。引起社会关注。美国白蛾为世界性检疫害虫,是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可为害200多种树木及庄稼,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实在没的吃或秋季寒冷时,会望人家钻。

为此“木头工程师”曾经写了个《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美国白蛾》顺口溜,今天就把这通俗易懂、人见人爱的文章介绍给大家:幼虫前后共七龄,习性不同暂啰嗦:一到三龄喜群集,吐丝结网幕中缩;幕内取食叶之肉,仅留叶脉如白膜;四龄开始四周散,吐丝结网叶缀合;连成网幕面积大,啃叶成洞和缺刻;五龄以后弃网走,树成光杆林相破;次生灾害易发生,连续受害树难活。

成虫蛾子好认识,虫体白色眼黑褐;前足基节和腿节,桔黄颜色多观摩,胫节跗节内侧白,颜色发黑是外侧;雌蛾触角锯齿状,形同鱼刺是雄蛾。卵近球形有刻点,白毛鳞片卵表着。老熟幼虫头黑色,红头类型在外国,体背纵贯一宽带,黑色毛瘤带上着。椭圆形茧薄而松,混有体毛灰白色。我国一年二三代,越冬以蛹石下躲。虫爬蛾飞都不远,防范虫蛹远传播;幼虫耐饿能力强,远传依随车或货。

美国白蛾危害重,综合防治有举措:政府主导是关键,联防联治互协作;属地管理有重点,督查通报勤问责;定点诱捕加普查,监测管理用网格。检疫放在第一位,禁把蛹虫乱携裹。树干墙壁立物上,黄昏清晨捕成蛾。性信息素杀虫灯,诱捕成虫并监测。卵期查找其卵块,人工摘除不繁琐。幼虫期间摘网幕;一灭就灭一大窝。树干缠草越冬前,引诱化蛹里面缩;冬季挖蛹石块下,莫忘砖下柴草垛;集来虫蛹莫散失,集中消灭投入火。

美国白蛾大规模入侵我国,如何做到科学防治?

美国白蛾大规模入侵我国,如何做到科学防治?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对象,被中国政府列入“极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名单,能危害300多种植物,是林木、果树、蔬菜及农作物的危险性食叶害虫。1979年传入我国,曾在局部地区爆发成灾,现已蔓延到东北三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等多个省市。下面着重介绍一下美国白蛾的识别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1、识别。一看网幕,美国白蛾幼虫具有结网群聚危害的特性,初孵幼虫经几小时便吐丝结网,缀莲叶片,在树上形成白色网幕,几十头甚至几百头低龄幼虫群居网幕内取食叶片,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呈网膜状枯黄。随着幼虫的生长,取食范围的扩大,网幕不断扩大,网目直径从数十厘米至一米以上,严重时整个树冠笼罩在白色网幕中。要注意与天幕毛虫的区别,天幕毛虫网幕结在树杈处,相对较小,一般不缀连叶片,幼虫白天在网幕中栖息,夜间出网取食,脱皮后转移到另一枝叉拉网结幕。

二看幼虫。初孵幼虫为黄色或淡褐色,头黑色,体长23至38毫米,背部有一条灰褐色宽纵带,虫体各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有的杂生黑色、褐色刚毛,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溜橙黄色,胸足黑色,腹足外侧有黑斑。要注意同杨扇舟娥、舞毒蛾、刺蛾类及天幕毛虫的区别。三看成虫。成虫头部密被白色长毛,为小型蛾类雄蛾体长9至14毫米,翅展25至40毫米,雌蛾体长10至15毫米,翅展30至45毫米,雄蛾前翅白色,由无斑点至浓密的黑点,后翅斑点少;雄蛾前后翅均为白色,无斑点。

成虫后足胫节无中距,前足胫节端部有弯爪。要注意与星白雪灯蛾和稀点雪灯蛾的区别。2、发生规律及习性。美国白蛾在河北一年发生2至3代,以蛹越冬。翌年四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第一代比较整齐,幼虫期为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第二、三代虫态不整齐,世代重叠,幼虫高峰期分别为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和九月下旬至10月中旬,老熟幼虫下树在粗皮裂缝、枯枝落叶、石块下及土壤中化蛹。

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味性,幼虫具有群居性、暴食性、超强的适应性和耐饥饿性。3、无公害防治技术。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疫情监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除治,重点突出第一代防治。1)加强检疫。美国白蛾主要通过交通运输等人为因素远距离传播,要严格检疫制度,特别加强从疫区调出农林产品的检疫,从原头控制扩散蔓延。

2)人工剪除网幕。利用幼虫群集结网的特性,在幼虫破网扩散前人工剪除网幕就地深埋或烧毁。第一代幼虫发生整齐,网幕明显,容易发现,剪除第一代网幕是全年防治的关键。3)灯光诱杀。结合虫情监测在各代成虫发生期,利用其趋光性安装杀虫灯进行诱杀,可有效减少下一代虫口数量,常使用黑光灯,有条件的可用全自动物理杀虫灯。

4)引诱剂诱杀。根据成虫的趋味性,人工合成引诱剂,利用引诱剂散发出的气味吸引成虫,再结合杀虫灯和粘虫板除虫。5)人工挖蛹。在美国白蛾蛹期采取人工挖蛹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6)草把或粘虫胶诱集。根据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在树干1.5米处扎草把或用粘虫胶诱集,集中销毁。7)化学防治。在幼虫四零以前,选用对人畜低毒杀虫单一的农药树上喷药防治,如25%灭幼脲三号、B•T制剂等。

龙眼园为何会发生白蛾蜡蝉危害?有什么措施防治?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白蛾蜡蝉白蛾蜡蝉与堆蜡粉蚧皆属同翅目,前者为蛾蜡蝉科,后者为粉蚧科,主要危害柑桔、龙眼、荔枝和芒果等果树。该害虫过去种群数量常受大量天敌自然控制,极少达到经济损失水平。近年来,由于我区部分龙眼园管理粗放,滥喷农药杀害天敌,加上气候环境系统发生改变,致使2种害虫发生危害呈趋重态势,严重影响龙眼果实的商品质量,造成果农经济损失。

  一、危害特点。白蛾蜡蝉、堆蜡粉蚧危害龙眼症状相似,其成虫、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龙眼新梢叶片、嫩梢、花穗和果实汁液为生。2种害虫的成虫与若虫虫体皆被蜡粉,由于蜡质不亲水性,农药较难触及虫体,害虫具有较强的避药性与抗药性。危害果柄和果实时,两虫皆将蜡粉粘贴于果梗或果实上,任凭雨水冲刷也难以去掉,虫体都会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不但被害果实变小,果实外观受损,果肉也带有腥臭味,不堪食用;被害嫩叶、花穗和枝梢枯萎或幼芽新梢畸形扭曲,生长受阻,严重影响树势。

  二、生活习性。白蛾蜡蝉1年发生2代,第1代若虫见于3-4月,第2代7-8月,以成虫在茂密枝叶丛间越冬;堆蜡粉蚧1年5-6代,第1代若虫盛期见于4月上旬,第2代5月中旬,第3代7月中旬,第4代9月上旬,第5代10月上旬,第6代11月中旬,以成虫、若虫在树干、枝条、裂缝、卷叶或蚁巢内越冬。2种害虫皆于翌年2-3月天气转暖时开始活动,成虫、若虫均有群集性;白蛾蜡蝉以夏、秋季高温高湿时发生较为严重,而堆蜡粉蚧则4-5月及10-11月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重。

2种害虫自然繁殖能力强,尤其是堆蜡粉蚧,在自然条件下,雄虫发生很少,基本行孤雌生殖,每一卵囊有卵达200-500粒,且孵化率高,二者皆易成灾,同时可寄生多种植物,白蛾蜡蝉成虫迁移能力极强。因而彻底灭除极为困难,危害极大。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加强果园栽培管理,结合春季龙眼疏花疏果和采果后至春梢萌芽前的修剪,剪除过密枝梢和带虫枝,集中烧毁,使树冠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虫源,减轻危害。

同时,控制龙眼冬梢抽生,既可防止树体养分的大量消耗,影响翌年开花结果,又可中断害虫的食料来源,从而降低虫口基数。  2、生物防治:利用果园饲养山鸡,在堆蜡粉蚧成虫、若虫期皆可人工刷除龙眼树上的害虫落地,让鸡食之;白蛾蜡蝉若虫期,受惊时常跳跃落地,成为鸡的好饵料,成虫羽化高峰期可用网捕捉。同时,要注意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合理用药,不使用对天敌危害大的农药。

  3、药剂防治:根据白蛾蜡蝉与堆蜡粉蚧在幼虫初孵若虫阶段,取食前虫体都无蜡粉及分泌物,对农药较为敏感的特点,掌握初孵若虫盛发期,适时喷药。而堆蜡粉蚧的防治重点在春梢期进行。可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加0.2%洗衣粉,每隔5-7天1次,共喷2次;也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18%杀虫双水剂400-600倍液或5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文章TAG:白蛾防治喷药市中区农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