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鞭炮和火药有什么区别,无炸药鞭炮是用什么做的

鞭炮和火药有什么区别,无炸药鞭炮是用什么做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23:17:4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这样的哑炮基本上不响了,多是哧溜一声,炮药燃着。那个时候的鞭炮相对现在的炸药炮比较安全。后来有了炸药,真是鞭炮作坊不在自己配药,而是使用炸药卷炮。没几年,有个卷炮作坊发生爆炸,炸死好几口人,还殃及了四邻。那以后,镇上所有鞭炮作坊被查封。再后来,全国禁止了私自生产鞭炮。我们镇上那条卖炮街上再没了往日的热闹。

现在存在无污染的鞭炮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没人研发?

现已经有无污染的鞭炮在卖。一种是声光电子鞭炮,采用高压放电的原理来模拟鞭炮的效果,多数做成鞭炮的样子。看上去很喜庆,实际上效果并不太理想。如同玩具一般,多数在室内使用。而真正可以和真鞭炮媲美的电子鞭炮也存在的。这个鞭炮发声原理与真鞭炮接近,都是通过爆炸来发声的。这个鞭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这种鞭炮机工作的时候需要氧气与液化气的支持。

其原理就是通过可燃气体爆炸来发声的。鞭炮机由内部电子原件控制气体重填与点火,工作时气体产生爆炸后不仅声音与传统的鞭炮接近,而且可以无限的燃放下去。通过简单的控制还可以实现不同的燃放效果。这种鞭炮机虽然效果好,但是使用起来极为麻烦,而液化气瓶、氧气瓶都不仅携带运输困难而且危险性也比较大,不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有人说过年放鞭炮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那个时候有火药吗?

我们探究爆竹的由来,就会了解古人最初燃放爆竹的本意是为了除恶驱邪。据说,古人发现竹子在火中燃烧,会发出“毕剥”的响声,连虎狼都不敢靠近。而古人迷信,认为这可以驱除鬼魅,于是燃竹驱邪的风习便流传下来。这就是“爆竹”产生的本义。汉朝东方朔曾经撰写《神异经》,仿照古籍《山海经》的体例,记载了许多诡异之物,曾经记载:“西方山中有入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

犯之则令人寒热。以竹着火中,火朴哗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山臊”即所谓“山魈”,传说是只有一只脚的山中怪物,能使人致病“寒热”,却怕这着火有声之物。古人说“山臊”是使人患寒热病的鬼魅,如果吓跑了山臊,就可以驱逐瘟邪,获得吉利平安之福。于是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放爆竹,用竹子的爆裂之声将其吓走的办法。

南朝梁时期宗懔所写的《荆楚岁时记》也说:“正月一日……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都说明以竹燃火发声除邪,由来已久,和后来以硝药作成的“爆竹”是两回事,所以又称“炮竹”,就是取其声而不忘其事物之始的意思。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爆祭”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周礼·官》篇所记载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

“爆”其实就是烧,但其与一般烧火不同的是燃烧时要发出声响。这是先秦时期一种流行的“用火”方式,《诗经·小雅》云:“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及至唐初,据传说,有个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释放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走了山岚瘴气,阻止了疫病的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但从《异闻录》所记来看,李畋的“爆竹”采用的 仍是传统的焚烧之法,与现代的爆竹不是一码事情。

尽管如此,但唐代开始盛行燃放爆竹。唐诗中关于爆竹的描述有许多,如:“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宋朝年间,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再在里面灌上火药,内部藏有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的爆竹,都让真正的竹子着火爆炸,所以唐人诗也称“爆竿”。后来的人卷纸为之,称为“爆竹”。

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又因为“编炮”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较长,其声音清脆得好像是人甩鞭子而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因燃放时声好似炮声,当时的人又称之它为“炮仗”。南宋人施宿于嘉泰元年编撰的《会稽志》记载,“除夕之夜,爆竹之声相闻于耳,也有的以硫黄作为爆药,声尤震厉,谓之‘爆仗’。

周密的《武林旧事》“岁除”条称,“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武林旧事》中这段记载最重要的地方,不是燃放方式,而是引燃爆竹的方式,开始使用“药线”了。  明清两代,爆竹变得更为流行,而且爆竹的花色品种也极为丰富。除夕之夜各家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最高潮,爆竹声声,震耳欲聋,回响天宇。

文章TAG:鞭炮火药炸药鞭炮和火药有什么区别无炸药鞭炮是用什么做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