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贵州安顺是什么部队,寻贵州安顺籍烈士张志昌亲人

贵州安顺是什么部队,寻贵州安顺籍烈士张志昌亲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23:16:4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桂林失守后,白崇禧曾想光复家乡广西,调集了二十余万部队,准备收复桂林,连作战计划都已拟定。而蒋介石却突然命令白崇禧放弃。其实蒋介石早有运筹:谅他日军不敢进犯贵州!让它占着广西,还可拖住他几个师团。因贵州的防守坚固,日军战线被迫越拉越长,形不成进攻重点,成了到处都薄弱的”一字长蛇阵“,为此付出了惨痛大的代价。

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本土受到海上威胁,决定撤退在西南和华南的陆军保卫本土。由于日军已丧失制海权,日军计划居然是只撤退在广西的10万部队,绕开贵州,从贵州、广西、湖南的交界处的狭窄地带(桂林--永州),偷偷撤退到湖南,再撤退到湖北武汉上船,通过过长江到华东,然后再北撤。如果联同驻守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20万部队,30万大军将很难迅速通过那个狭窄地带,而在贵州东南部、南部、湘西这一带,有上百万中国军队,一旦出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日军放弃了驻守缅甸和越南的部队,让其自生自灭。当然,那些部队的结局没有悬念,最后十分的悲催!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日本!而驻广西日军的最终行动时还是被中国军队识破,在三省交界处遭到大军追击、堵截,日军死伤惨重,几乎被全歼。中国军队顺势收复了广西。事实上,如果日军不撤退,只要等日军丧失制海权,中国的大军就可以从贵州直扑广西(广西内地无险可守),把区区10万广西日军逼到越南或逼下海。

那全部东南亚日军的陆路退路就会被彻底截断,也只有等死的份。这个策略也许才是蒋介石坚决占据贵州、却又不准白崇禧过早收复广西的原因,一步好棋!但可惜日本海上战局恶化太快,先决定撤退了。顺便说下笔者的另一个观点:1944年初,美军在太平洋已经开始进攻塞班岛、关岛,攻取后,美军就可以掌握西太平洋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截断日军的海上运输线。

日本知道这个后果多严重,于1944年春开始长衡会战,目的是急于打通从华北到广西、广东、并连接越南和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准备从东南亚撤军。而这一交通线在贵州东南面、在南岭和雪峰山脉之间,只有一个缺口可以供大军通过。而蒋介石在长衡会战中一开始就想保存实力投入不多,战斗的关键时候又下令撤退,放弃了长沙、衡阳和湘中大片土地,为此饱受历史学家诟病。

但之后蒋介石把把大量部队布置在湘西和黔东南,象一把尖刀,同时威胁着贵州东南面的这个咽喉缺口(全州、兴安)、南面的桂林、柳州和南宁。这也许可以说明蒋当时就已经看清日军狂攻长沙的真实目的是要收缩东南亚兵力的大战略,即便日军占据长沙和湘中平原,也不敢向湘西方向进攻进入贵州,对西南大后方和重庆不会构成威胁。而且长衡会战中广西日军按兵不动,没有乘机从后方夹攻中国军队的企图,仍据守广西当然是为接应东南亚的日军撤退。

所以蒋决定放弃长沙那一片,正是要撤兵去扼制南面那个日军交通线上的最薄弱环节,准备截断日军。决不能让南洋那一大片的日军通过广西撤回到中国来,那中国抗战损失会很更巨大,胜利的日子会更远(当然,那时谁也不知道美军在搞原子弹,会用原子弹结束战争。而当时在东南亚、南洋各岛国上日军尚有总计约50万部队可以通过越南回撤)。

应坚决将其困死在东南亚。所以,笔者认为长衡会战中,不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湘中平原厮杀,避免消耗,回兵布防南面是完全正确的。最后的事实也说明,蒋的这一重点布置,加上美军进展顺利,最后直接逼迫日军广西军由撤退变成了‘’偷渡‘’,并放弃了东南亚的部队。而后来围堵广西日军撤退的战役也正是在有中国军队重兵布防的三省交界处(广西东北角)打响,并取得全胜,轻松收复广西。

为国家民族利益计,学术界应给蒋的长衡战役“逃跑”的罪名平反。也许是日军驻湖南、广西的数十万部队,为与贵州对峙数年,却从未进入较量下而耿耿于怀。在1945年4月,日军已全面开始溃败的时候,驻湖南日军组织约8万人发动了湘西会战,进攻湘西雪峰山(这里是和贵州连成一片的喀斯特地形区)。其实在战略上,这一仗即便打赢对日军结局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可以理解为日军失败之前的“泄愤”!中国军队投入约18万人,以地形为依托,节节抵抗,诱敌深入,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一战役不仅以日军彻底失败告终,日军还创下抗战期间和中国军队战斗伤亡的比例之最,日军伤亡近2万多人,而中国军队伤亡只有日军的一半。日军之后再没有大的进攻战役直到投降。通过这一战役,日军终于相信了如果进攻贵州一定是场噩梦。

文章TAG:安顺贵州张志昌烈士亲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