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问答 > 房产经验 > 清代一品 伯爵 哪个大,详解清代异姓爵位的等级

清代一品 伯爵 哪个大,详解清代异姓爵位的等级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17:24:03 编辑:房产知识 手机版

顺治年间,清朝入关,仿效明朝制度,确立品级,并规例满、汉官员俱以品级区分待遇、地位,以示一视同仁,起到收拢人心的效果。清朝将官员品级分为九品,每一品有正、从两个级别。所以,正一品在一般官阶下,级别最高。他们可以享受朝廷给予的最高待遇。除了俸禄、住房、出行规格外,正一品官员退休后,也有极好的退休待遇。除了退休俸禄,还可以让子嗣更容易踏上仕途,免受科举考试的艰辛。

但正一品并非级别最高的官阶,与官阶级别相对应的,仍有爵位。爵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清朝在入关前,也设立了爵位制度。只不过,当时爵位制度仍十分混乱,与职位互相混淆,且大多分封武职官员。皇太极时期,武职逐渐与爵位分离,清朝设立了公爵、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甲喇章京、半个牛录章京。顺治元年,又在公爵以下,确立侯爵和伯爵,由此定下八等爵位制度。

顺治四年,清朝彻底剥离武职与爵位的关系。清朝爵位制度,逐渐完善。而这套制度,便形成后来我们熟悉的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九等爵位。这些爵位,仍与官阶品级对应。它们当中的公、侯、伯三等爵位,属于超品,级别高于正一品。子爵对应的,则是正一品。但这些定例,需要到乾隆年间才形成。因为清朝爵位制度的变化。

所以,在不同时期,级别可以高于正一品的官员,并不相同。如果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当时只有公爵属于超品级别。这套制度仍是沿袭后金女真制度,并没有十分完善,仍有很多混淆的地方。到皇太极称帝后,除公爵外,又加封异姓功臣王爵。当时比较有名的就是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他们都是在崇德元年加封王位的。后来到顺治年间,又有吴三桂、孙可望被加封为王爵。

这些藩王地位极高,手上有钱有枪,即便是皇帝也要对他们礼让三分。更何况朝廷一品大员。不过,随着清朝逐渐坐稳天下,藩王成为朝廷心腹大患,削藩成为朝廷大事。随后引发三藩之乱,康熙成功平定藩王,此后便不再分封王爵,最多只是用来追赠,并没有实际效果。而到顺治年间,清朝设立侯爵、伯爵,康熙年间又废除实际异姓功臣王爵后,公爵、侯爵、伯爵,就成为地位超过正一品的级别。

在公爵、侯爵、伯爵中,仍有更为细微的区别。公爵中可以分为一、二、三等公爵。侯爵中,又可以分为一、二、三等侯爵和一等侯爵兼云骑都尉,伯爵中则分为一、二、三等伯爵和一等伯爵兼云骑都尉。它们的级别都高于正一品。清朝比正一品级别高的官员,看似很多,实际数量仍是有限。这跟清朝初年重视武职,以军功为升阶的传统有关。

文章TAG:清代异姓爵位一品伯爵清代一品伯爵哪个大详解清代异姓爵位的等级

最近更新